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领命出发,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即将遨游太空,在这重要时刻,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次任务有哪些看点:
第一,航天员培训体系日渐成熟;
此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
本次任务是由第二批航天员汤洪波作为指令长,第三批航天员唐胜杰、江新林作为飞行驾驶员进入中国空间站的。
其中汤洪波是中国空间站建设以来,首位第二次进入的航天员,而第三批航天员从选拔、培训到进入太空才刚刚三年多时间。
这充分说明我国航天员队伍的培养体系日渐成熟,有能力快速选拔人才,让更多的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第二,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后期发射;
与前期任务不同,本次货运飞船天舟七号晚于神舟十七号发射,这说明空间站的补给能力显著提高,利用率更加高效。
一个货运飞船供应2次神舟飞船任务,在轨库存和天舟上行载货就能满足航天员驻留一年所需,符合低成本、高稳定保障需求。背后有三大原因:
1、空间站循环利用率高,氧气、水等关键物资可以实现99%以上的循环使用;2、天舟货运飞船载货量提升显著;3、建立天地联动的物资信息系统,做到了精准补货。
第三,空间站未来将发射扩展舱段;
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将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这意味着更多的空间试验装置将安置在空间站,将为全球提供更多科学试验能力。
同时,也为航天员在轨锻炼、饮食、卫生等提供更好保障。为以后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前期任务中,航天员们进行了长时间舱外作业。本次任务涵盖了一次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因为在设计范围内,空间站太阳翼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损伤,需要航天员首次实施太空环境中更换的试验,为以后保养、维修提供经验。
第五,将首次全景拍摄空间站;
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
第六,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超预期;
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从2023年3月开始,8月结束,已经有20多名符合选拔条件的对象进入最后入选阶段。预计最终有12-14名预备航天员进入队伍。
这批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类,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按照现在的培养速度,预计2026年即可执行任务。尚不清楚,是否包含女性航天员。
第七,外国航天员即将进入我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已经进入运营阶段,具备邀请外国航天员加入条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10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经具备了这一能力,并做好了准备。已经在国际大会上发出了邀约,最快神舟十八号任务中就能有外国航天员参与。
第八、多功能节点舱扩展无限;
中国空间站有5个对接端口,其中3个为航天器对接端口,用于对接访问载人航天器和货运飞船,另外2个为永久对接端口,用于模块对接。因此,有必要在现有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多功能节点模块。
这个“扩展舱”有5个对接口,可用于对接来访航天器或其他舱室部分以进行国际合作。随着我国“新一代载人近地航天器”的研制成功,飞船将能一次运送4-7人,同时空间站常驻人数可以提升到8人。保障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的能力也将更强。
第九,神舟十七号赶上空间站“秋收季”;
目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们种植的生菜、小葱、樱桃番茄长势喜人,前几天他们还在太空品尝了自己种下的新鲜蔬菜。
从当初一棵生菜,到如今一片菜园,航天员们现在2个“太空菜园”已经喜获丰收。
而随着神舟十七号航天员的到来,吃太空菜、种丰收粮都将不再是梦想。
第十,神舟十七号乘组最年轻;
1975年出生的汤洪波从执行十二号到十七号任务,间隔两年时间。而1988年的唐胜杰和1989年江新林都是“航天新人”,三位航天员是目前所有乘组种“最年轻”的。
这意味着,以后我们载人登月任务实施时,这些年轻的航天员都能进入月球,以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执着的信念,实现中国的太空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