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4月,修改《劳动法》的起草委员会在中央苏区成立,张闻天和陈云正是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
然而,从张闻天和陈云来到中央苏区开始,两人就意识到了党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并在一些问题上给予了批判。
就在被指派负责《劳动法》修改工作的同时,张闻天和陈云一齐发表了批评《劳动法》的文章,指责苏区工人经济存在“左”的偏差。
张闻天在文章中指出:“《劳动法》硬搬大工业城市的模式,严重脱离苏区的实际情况,其结果就是师傅带不起来徒弟,业主难以承担员工的福利,根本就是‘先吃饭完资本再说’的政策……”
不久后,张闻天和陈云带头修改了《劳动法》,删除了其中不符合苏区要求的条例,并最终获得苏区政府的批准……
一、并肩战斗、鼎力支持
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事件发生后,陈云协助周总理紧急撤离党中央和共产国际在上海的机关,避免严重的损失。
事件结束后,陈云奉命重建中央特科,并迅速开辟了情报工作的新局面,而张闻天则是冷静沉着地接管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
1932年3月中旬,周总理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陈云和张闻天被增补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两人并肩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
陈云和张闻天每天都会伪装成富商,来到公共租界的一处洋房内,交换情报和商谈工作,碰头结束后,张闻天会留在洋楼写文章,陈云则是前往上海各大工厂,指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
张闻天对陈云的工作倾力支持,在陈云创建的《红旗周报》上,张闻天多次发表陈云对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
在共同的工作实践中,张闻天和陈云均认识到了党中央领导人的“左”倾思想,并对此提出了批评的观点和纠正的措施。
1932年10月,随着对黄色工会的进一步了解,陈云意识到民族反帝伟大斗争,才是全党团的工作中心,为此,陈云在党团会议上指出:“要采取方法动员群众,改正‘左倾’思想!”
从苏联回国后,接触过共产国际内部实际斗争的张闻天,愈发对“左”倾思想感到不满,并逐步成为反“左”倾阵营的一员。
张闻天反复表示:“在民族革命斗争中,全党已经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没有利用民族觉醒来进行革命运动!”
10月底,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张闻天再一次作了批判“左”倾思想的报告,并强调了“左”倾问题的严重性。
张闻天义正言辞地说道:“当今的‘左’倾关门主义已经成为革命最大的障碍,这与以往所提的大有不同。”
为了将反对“左”倾思想落实到工作内,张闻天多次发表关于文艺和宣传工作的文章,点名批评了党内“左”倾的领导人。
1933年1月,张闻天和陈云先后来到中央苏区,博古组织成立新的中央政治局后,两人由此开始担任党内常务委员。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陈云和张闻天一直在一起共事,两人始终没有忘记反对党中央“左”倾的思想错误。
4月份,苏区政府决定修改《劳动法》,陈云和张闻天联手负责修改工作,于是,开头的一幕便发生了。
敌人加紧封锁中央苏区的经济后,陈云随即提出三项应对方法,并在《斗争》中阐述了具体的措施,为苏区政府生产发展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指引的方向,并被博古等人所采纳。
在修改《劳动法》期间,陈云发现党内基层干部存在作风上的问题,便借此来发表多篇纠正“左”倾思想的文章。
陈云意味深长地写道:“要掌握群众的心里,我们党要把握好领导的方式,我们需要一张灵巧的工作方式!”
面对陈云的恳切提议,张闻天选择支持陈云的观点,在《斗争》中连续发表四篇文章,详细地论述了如何解决领导群众的问题。
通过对新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阐述,陈云和张闻天极力克服强迫主义的作风,彻底与党内的“左”倾思想决裂。
1933年9月,19路军积极响应抗日三条件宣言,博古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宣传机会,遂与19路军达成停战协定。
张闻天却对博古的“左”倾思想展开批判,认为抗日三条件包含范围过于狭窄,应该推行至国民党所有军官均能适用。
不仅如此,与19路军签订协定的博古,却并不配合19路军的行动,张闻天多次主张配合19路军行动,策应反“围剿”作战,并由此批评博古等人存在错误的关门主义思想。
在反对“左”倾关门主义的问题上,陈云的意见始终与张闻天一致,陈云犀利地指出:“这种关门主义已经妨碍了统一战线的形成,也妨碍了我党争取群众的工作!”
二、遵义支持、共事东北
1934年12月,红军穿过老山界后,面对党内日趋严重的“左”倾局面,毛主席、张闻天和王稼祥开始与博古和李德展开斗争。
进入12月下旬后,张闻天已经完全认同了毛主席的思想,他专程找到王稼祥,提议要让毛主席来指挥红军的军事。
不久后,红军开始强渡乌江,准备向遵义进军,在行军的路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指挥权被剥夺,在遵义会议召开的前夕,陈云和张闻天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
在这次谈话中,两人各自阐述了“左”倾思想造成的危害,还谈论了与博古和李德争论的内容,并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听了张闻天讲述的内容后,陈云对毛主席和王稼祥的意见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多年以后,陈云感慨地回忆道:
“我得知毛主席、张闻天和王稼祥与李德争论的情况后,洛甫已经告知我第五次‘围剿’的损失,我深刻地认识到军事上的错误,我们党需要毛主席这样一个人,来领导党和军事!”
遵义会议上,博古和周总理相继做完报告后,张闻天第一个起身作了反对的报告,指责博古采用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
张闻天的报告提纲,是由毛主席和王稼祥提出观点,张闻天起草而成的,此时的张闻天已经坚定地与毛主席站在了一起。
张闻天发言后,陈云紧接着起身发言,在反对博古所作的报告同时,支持张闻天的报告,随后,与会者多数与陈云的意见一致。
会议结束后,陈云撰写了遵义会议扩大会议的提纲,陈云在提纲中写道:“党内的所有同志均同意毛主席和王稼祥的意见!”
张闻天晚年回忆说:“陈云拥护毛主席领导党的路线是绝对正确的!”
1935年2月上旬,张闻天接替了博古的领导职务,陈云对此十分赞成,不久后,张闻天在干部会议上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
一个月后,任弼时向党中央发来上海组织危急的电报,张闻天立即与陈云展开谈话,并安排陈云前往白区工作。
抵达上海后,陈云见到了潘汉年,两人齐心协力恢复了上海的地下组织,随后,陈云又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向共产国际传达了毛主席担任党内领导的决定,完成了张闻天交代的任务。
1937年11月,陈云离开莫斯科来到延安,在张闻天的提议下,陈云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两人又继续在一起共事。
在筹备创建马列学院之初,张闻天被任命为学院的院长,为了能够讲好党建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知识,张闻天特意请来陈云授课。
1945年11月,张闻天奉命前往东北,刚赶到沈阳,张闻天便找到陈云,说明了与东北局同志对于东北战略方针不同的情况。
陈云对张闻天的意见表示支持,两人仔细讨论了东北局势,并根据当前的形势,拟定了具体应对政策的电报。
党中央收到这封电报后,毛主席亲自批示道:“应采纳张闻天、陈云提出的东北工作方针,广泛发动群众积蓄力量!”
陈云认为佳木斯是绝佳的战略后方,张闻天对此表示认同,并派遣陈云前往佳木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陈云欣然答允。
1946年11月初,张闻天与陈云再次会面,对于东北解放区的“土改”的问题和南满的严峻斗争形势,两人展开了深入地交流。
张闻天认为土改工作不彻底,执行的人思想也不够积极,陈云对此感到认同,并随即传达了张闻天深入推广土改工作的意见。
谈到陈云在南满进行的游击战争时,张闻天坚决支持陈云的作法,而陈云在南满的斗争,有力地拖住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国的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筹谋划、深切缅怀
1951年4月,张闻天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张闻天结合了苏联的工业建设经验,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建议信,提出了对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意见。
毛主席收到这封具有实际意义的来信后,十分高兴,并在大会上传阅给党内干部,周总理表示:“所提意见基本是正确的!”
毛主席更是意味深长地说:“对于新中国工业化的方针和具体意见非常好,我等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不久后,毛主席指派陈云与张闻天对接工作,陈云看到这封来信后,致信给毛主席说道:“闻天在信中的道理是对的!”
在接下来的党组干事会议上,陈云等人特意讨论了张闻天的来信,对于张闻天提出的自力更生思想,陈云等人拟定了12项对应措施。
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重心是156工程,而这项工程是根据苏联援建制定,周总理和陈云负责指挥,张闻天负责具体落实。
1952年8月,周总理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张闻天和陈云均在其中,两人陪同周总理见到了斯大林,聆听了斯大林提出的援建计划。
在此期间,就两人的工作任命问题,张闻天与陈云交心说:“我不愿意搞外交工作,我想搞经济工作。”
陈云打趣地说道:“我是极力同意的,可是毛主席不赞成啊!”
在接下来9个月的时间里,张闻天一直协助李富春,从事与苏联商议合作项目的工作,并向国内发挥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信。
对于党中央交付的1953年贸易订单,张闻天仔细地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速度过快”、“不可跳跃过大”和“稳步前进”等看法,毛主席对此极为重视。
庐山会议结束后的实践,证明了张闻天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陈云对张闻天惋惜地说:“恐怕再有三年,经济也难以恢复!”
在六七十年代,正直的张闻天受到“伍豪事件”的牵连,被迫害长达九年的时间,最终在江苏无锡抑郁而终。
然而,张闻天去世后,因为种种原因,党中央并没有为他召开追悼会,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才决定为张闻天补开追悼会。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张闻天的遗孀刘英就致信给陈云说道:“闻天同志的事,该有一个说法了,给他一个结论吧!”
陈云意味深长地回复道:“我完全同意,先提给各位主席审阅!”
1978年12月下旬,陈云正在杭州休养身体,胡耀邦打来电话说:“张闻天的追悼会由你来主持,致悼词也由你来负责……”
其实,代表党中央宣布这一安排的胡耀邦,是参考了刘英的意见,在张闻天被平反之后,刘英的工作也得到恢复。
就为张闻天补开追悼会一事,考虑到陈云与张闻天多年的挚友关系,刘英便向党中央提出了这一请求。
对此,陈云却另有看法,由于张闻天的情况过于严重,为了彰显补开追悼会的意义,陈云对胡耀邦说道:“有人比我更合适,依我看,还是让小平同志致悼词吧!”
陈云的考虑也是有道理的,作为党内的实际领导人,邓小平为张闻天致悼词,更能体现“沉冤昭雪”的含义。但是,对于刘英的提议,陈云还是仔细斟酌了一番,并改口对胡耀邦说道:“我致悼词也可以,不过,你们要等我返回北京,张闻天的追悼会,我陈云是一定要参加的!”
陈云来到北京,见到邓小平后,两人认真地商议了追悼会的事项,最终决定由陈云负责主持追悼会,邓小平亲自致悼词。
1979年8月25日,张闻天的追悼会如期举行,在致悼词时,邓小平庄重地说道:“张闻天同志一生忠于党和人民,忠于革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