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华为的新“漏洞”被拜登发现?官方表态了,三分天下局势形成!
华为的一手“未发先售”,让高端旗舰机Mate 60的热度直线攀升,全球范围内的抢购热潮等同于苹果新旗舰iPhone 15,要不是受限于供应链问题,在销量上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而全球关注的焦点自然在回归的麒麟9000S芯片上,这款完全源自“中国制造”的高端芯片,已经证实了接近于7nm的制程工艺,且没有任何的含美技术,在一番折腾之下,拜登团队依旧没搞清楚是谁代工的。
华为高端芯片的回归,也直接让美国的芯片规则“黯然失色”,而Mate 60手机上还有另一个王牌“鸿蒙4.0”系统,根据余承东开发者大会上的描述,在生态系统中已经拥有了7亿设备搭载量,同时拥有了220万的开发者数量。
目前腾讯已经官宣加入鸿蒙生态,后续将会推出原生版本的微信APP,凭借着应用内的“小程序”功能,相当于直接打通了整条的服务生态链,华为可以彻底的摆脱安卓应用兼容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而华为采用的Xmage摄像、昆仑玻璃、卫星通话、方舟编译器等等技术,皆是全球顶尖技术的存在,在5G层面也是无可取代的,美国对华为的打压自然不会止步于此、
近期拜登团队声称找打了“新漏洞”打压华为,这还能起作用吗?
利用新漏洞打压
芯片规则的一步步升级,却又一步步被华为冲破,拜登团队只能寻找全新的途径进行限制,而目光也直接瞄准了指令集架构领域,美议员多次公开提议:“RISC-V架构的使用要对中国市场进行限制,美企和中企的合作研发也该被禁止!”
会说出这样的话,拜登团队显然对RISC-V架构还不了解,这款开源免费的架构是完全自由的,并不需要获得谁的授权,一切的技术优化皆来自全球的企业,并不属于任何的一个国家占有,而中企占据了RISC-V高级会员中的一半,自然在领域内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与ARM、X86架构相比,RISC-V架构在安全性、成本控制、便捷性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在芯片规则启动之后,中企就意识到了指令集架构也会有被断供的一天,在华为、阿里等企业的带动下,国内开始聚焦于RISC-V架构的研发,目前基于该架构研发的多款芯片已经实现商用。
根据初步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基于RISC-V架构设计研发的芯片数量,已经成功突破了100亿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还在持续的扩大,在ARM架构入局桌面级市场后,所展现出来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X86架构,英特尔只能加入了“中国阵营”。
这让拜登团队相当的郁闷,于是乎又开始打起了RISC-V生态的主意,试图将研究成果据为己有,但他们显然是异想天开了,RISC-V架构核心的成果基本来自中企,超过一半的高级会员是中国企业,这其中的实力差距相当明显了。
对于美国这样的想法,官方正式回应:“RISC-V架构是一款开源的指令集架构,不受任何国家和单一个体的掌控,发布的也都是基于全球的标准,不会接受美国任何的限制使用要求。”
中国在RISC-V架构领域内的成果
阿里、华为走在了RISC-V架构最前沿行列,目前已经有多款基于该架构的量产芯片商用,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阿里推出了让芯片设计简便化的“无剑600”设计平台,目前已经获得了全球性的技术认证。
在意识到RISC-V架构的潜力之后,中科院也开始牵头国内企业相继入局,伴随着一系列技术的深入研发,目前RISC-V生态俨然变成了“中国阵营”,预计2025年搭载该架构的芯片数量将突破800亿颗。
显然RISC-V架构已经和X86、ARM架构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这一切都是基于中企“不放弃”的理念,华为接连在芯片、系统、通讯等等领域的突破,直接对欧美的垄断形成粉碎,这也给中企树立了更多突破的信心。
而这一切自然是有拜登团队的功劳的,打压的太过于狠了,自然反弹的也就越加的厉害,而如今可谓是病急乱投医,试图将打压范畴放在RISC-V生态上,要是管理方真的妥协了,那么后面估计也就没有RISC-V架构什么事了。
以目前的状态来看,基本不用担心RISC-V架构的断供了,公平、开放的合作态度与中国市场不谋而合,只要坚守着这个经营理念,未来势必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