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在我国的人大会议上,曾经关于建设三峡工程的提案进行过投票。这项现在看起来堪称伟大的工程,却在当年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这样大的一个工程,其中所包含的风险不言而喻,正是因为这个理由,当时的与会代表中有着不少的反对声音,把这个议题拿到会议上集中讨论也是出于多方面听取意见的考虑。
虽然最后三峡工程的决议还是顺利通过,不过如此巨大的水利设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目标,如果一旦发生战争恐怕将会成为敌方武器的重点照顾对象。
无独有偶,位于美国境内最大的水坝胡佛大坝,也曾经差一点遭受攻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坝就是用来炸的”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胡佛大坝刚一竣工就成为了世界之最:当时的胡佛大坝是建筑高度最高,储水量最大,灌溉面积最大和发电量最多等多个记录的保持者。
这样的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然获得了巨大的关注,除了每年会迎来众多游客的参观和来访外,也让一些敌对势力产生了武力袭击的想法。
有这样的想法也很容易理解,首先胡佛大坝作为美国乃至盟国方面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一旦被摧毁所带来的震慑力是无可替代的;
其次一旦水坝被炸,除了依靠水利供电的大部分城市会陷入断电危机以外,奔流而下的洪水也会摧毁下游的城市和居住地,它的威力要远远高于直接轰炸这些地区。
毫无疑问炸大坝这条毒计是违反人类道德底线的行为,不过作为当时的法西斯联盟中的领袖,德国间谍却一致认为这个计划“虽然难以达成但值得一试”。
所以早在1939年的时候,间谍们就曾经尝试用在大坝附近的建筑中埋设炸弹,使用游船作为掩护装载着武装破坏分子以及炸药接近大坝等方式,屡次对胡佛大坝下手。
好在当时盟军的情报网及时识破了敌军的意图,第一时间解除了爆炸的威胁,从那以后胡佛大坝的管理和保护更加严密,已经从民用设施标准调整为军事标准。
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远离正面战场的美国本土却并没有放松警惕,四十年代初胡佛大坝已经有专门的军队驻扎,并停止了游客的参观项目。
无独有偶,我国的三峡大坝也曾经遭受过不止一次的破坏威胁,更有一些反动人士扬言“导弹袭击大坝”。可见其对于国民来说是改善民生的设施,但也是敌人的军事打击目标。
尽管没有任何国家承认,但据说世界上各国目前仍在使用的大型水利设施,至今仍然常年被他国的导弹系统专门监视和瞄准,已有风吹草动很可能就是互相袭击大坝的结果。
和我国的水利工程取名因地制宜不同,美国的胡佛大坝怎么听都更像是一个人名,那么这样一个如今排在世界次席的水利工程,又是怎么建成的呢?
胡佛大坝的由来
这位“胡佛”不是别人,正是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胡佛大坝工程的计划在1928年的时候经过国会批准,并在次年开始进行设计筹备,而主抓整个工程的人正是上任不久的胡佛。
如果不是总统的参与,可能这个大坝最终会以其所在地“圆石峡谷”命名。自1931年开始动工经历了四年时间,这座在当时花费了近两亿美元的工程才顺利竣工。
胡佛大坝的修建过程有超过五千人参与其中,仅仅是使用的水泥量就可以铺设两条,从美国最西边的旧金山到最东边的纽约的高速公路,这样的工程被称为伟大毫无争议。
次年胡佛大坝的周围建设了著名的水利发电站,并以每年数台水利发电机的增速,迅速建成了规模巨大的发电基地。在数十台发电机组的工作下,每年的发电量达到了数十亿度。
这些电能已经可以解决附近三个州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照明和其他用电需求,也给包括大坝修建者和维护者在内的大量人群,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在农业方面,胡佛大坝不但可以为上百万亩的美国土地进行灌溉,甚至这份便利延伸到了墨西哥境内的土地,美国西部城市的用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著名的“沙漠中的奇迹”拉斯维加斯城,正是得益于这个大坝的存在才有了辉煌的可能。夜里亮如白昼灯红酒绿的赌城,没电没水就只能是一座死城。
同时胡佛大坝在中下游也通过蓄水的优势,在当地开展了鱼类繁殖自然工程,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而这种做法带来的经济反馈,则体现在旅游行业当中。
当战争结束胡佛大坝又一次向公众开放之后,游客们可以选择乘船游览,在和缓的水流中观赏美景和钓鱼,有兴趣的游客们还可以观看当年的建设视频,更深的了解那段历史。
仅旅游业一项,胡佛大坝每年就能吸引全世界近千万的人流,这些游客在当地的消费也带动了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个收入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巨额数字的状态。
1994年美国建筑协会一致同意,把胡佛大坝评为美国历史上的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媒体也对胡佛大坝在防震,灌溉,发电等方面的贡献大肆宣传,为它存在的意义积极站台。
在这样的舆论铺垫下,胡佛大坝建成后人们对这项工程的反对逐渐减少,大部分的美国人都以其为荣,加入宣传的队伍成为了胡佛大坝的义务宣传员。
胡佛大坝的成功之处在于,尽管在兴建之初位于大萧条时期,无论在广泛的认同方面还是预算方面都阻力重重,但其建设的过程相对透明,大坝建设的必要知识普及也更好。
可适当时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在剧烈的时代变革之下,如今的胡佛大坝却成为了一些环保人士口中的“拖累”,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环保与经济的矛盾
在美国专门的水坝统计资料中,记载了美国现有的水坝数量大概在八万座以上,其中十分之一左右为拦截水量巨大的大型水坝,这些水坝每年的维护费用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随着经济的下行,中央政府和地区政府背负这样的巨大支出本来就已经苦不堪言,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如今的水坝在农业和能源领域的作用已经逐年减弱。
新型农业科技的使用,让传统的土地灌溉已经不再备受重视;而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也让水力发电的地位不断走低,更为可怕的是水坝的存在惹到了西方最恐怖的一群人。
十三年前美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次年春天中南部连日干旱,农业生产受到重大打击;紧接着龙卷风来袭席卷了处于干旱中的城市,民众死伤无数。
这些来势汹汹,又一反常态的天灾,让美国的气候学家们发出了无奈的警告:如今的美国已经由于环境的破坏,成为了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急需对现状进行改变。
专家的建议仿佛一个催化剂,自此美国国内开启了大规模环保组织集结的,反对破坏自然环境的游行示威,首当其冲的正是数量巨大的水坝。
水坝在拦截江河的同时,也改变了原本的自然环境。尽管由于水坝的存在通常在下游会形成人工湖,但原本的流域生态环境必然受到影响。
而这种影响起初是微小的,但日积月累下来必然形成自然环境改变的蝴蝶效应。尽管无法用充分的证据证明,美国的龙卷风与水坝有直接关系,但环保组织的怀疑却没人敢质疑。
恰巧庞大的水坝维护费用让政府捉襟见肘,如今有了环保言论的推动,那么政府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放弃水坝,还能个人们一个从善如流的印象。
于是在近二十年间,美国以每年数十座水坝被拆除的速度,开始清除境内的中小型水坝。根据统计如今美国境内被拆掉的水坝已经超过了九百座,这个数字无疑还将继续增加。
一方面人们对于水坝拆除后,自然环境的恢复感觉到目的达成;另一方面开始把矛头指向了大型水坝,如胡佛大坝就是争议的下一个目标。
尽管由于胡佛大坝的历史地位和曾经的贡献,其在短时间内被拆掉可能性不大,但它还能存在多久仍然是一个很难预测的问题。
结语
其实和环保问题相比,经济价值才是决定水坝是否能够继续存在的主要衡量标准。在资本主义经济下没有价值的体系都可能被轻易舍弃,更何况一座“无用”的水泥建筑了。
参考资料
1《从三峡大坝到胡佛大坝》
2《造价昂贵的胡佛大桥》
3《胡佛水坝》
4《美国胡佛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应用与启示》
本文由“脑洞馆长”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