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如何看待「不欠国家半毛钱」和「国有战不上战场」?

孩子,你要记住:养大你的是你的父母!你从不欠“祖国和政府”半毛钱,因为它们从不允许你赊欠。没有钱,你无法上学,无法得到医疗服务,无法负担住房。甚至,如果没有钱,你甚至无法出生...而这些费用,都是由你的父母为你支付的。除了父母,你不需要感谢任何人!

如果发生战争,我是不会去的,也不会让我的孩子去。作为社会底层的人,在和平时期我们就被忽略了,享受国家福利和待遇的时候却没有同等的待遇。虽然国家有难,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冒险。那些想去的人可以去,但我不会。

1

能说这番话的人,肯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而形成。

以我自己为例,我认为国家能够提供这个安定和平的环境让我能自由生活,我晚上在家睡觉,不会冲进来一群人抢我老婆打我孩子,我需要感恩。

因为我的认知告诉我,如果不是有国家出台的法律约束和震慑,那些比我强的人可以肆意欺凌我,甚至是直接杀死我。我也知道这份安定和平不是从天而降,而有人在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但这些人并不是听从我的召唤,而是祖国的召唤。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国家只是一概念,本身不具备生产创造能力,国家财政都是来源于税收。如没钱都可以无条件去赊,那谁去创造那些东西呢?人家为什么要费尽心力去创造出来让你坐享其成呢?如果缺啥都可免费获得,那大家还要那么辛苦干嘛?

从社会文明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帮助弱者,但绝不能过头;因为一旦过头,那只会催生懒汉和“巨婴”。从自然规律来说,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优胜劣汰是必然,这是我们需要认清的事实。

其实我们国家大部分人在嘴上没有说感恩这个国家,但实际都有家国情怀,都非常感恩这个国家让能够我们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下生活。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后的这种自由竞争模式,有上进心,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奋斗来改变生活品质的人都拥护。

2

在现实生活中,弱者思维的人总喜欢以道德绑架来作为武器,幻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强者妥协,让自己占便宜,让自己去瓜分他们的劳动成果。但这些人并不愿意向下妥协,比如他们一个月的收入是5000元,可他们并不愿意拿1000元分给那些一个月只有2000元的人。

换句话说,他们想要的公平是向上平均,而不是向下平均。他们大多不会承认收入比自己高的那些人比自己优秀,但他们坚定的相信自己比那些收入不如自己的人牛逼。事实上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的收入主要就是跟自己的能力息息相关。

即便是没有那些富人,穷人的生活品质并不会因此而提升,只不过是大家穷得很平均很安稳而已。从来没有说考100分的那几同学走了,那些考四五十分的人就能考100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国家层面来说,为我们提供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为我们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和民生保障设施,剩下的路只能是靠我们自己去走。如今村村通公路,网络普及,城市里面有各种便捷交通,新农合一年只需要交个三五百元,最高能享受15万元的大病救助,绝对贫困户还有低保,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托底了。

以村村通公路这项民生工程为例,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仅凭他们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本就无法实现。如果不是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输血”,很多偏远山区这辈子可能都通不了公路。如果不是国家调配,经济发达地区凭什么要把钱给其他地区花呢?

很多人可能没有明显感受到国家在民生保障上的这些投入带来的生活品质提高,那是因为这些是逐渐从无到有,就跟我们通过努力从很穷变得相对比较富有一样,感觉好像也就是那样。可如果我们突然从比较富有变得很贫穷,那感觉就非常强烈。

我们买辆好车觉得自己很牛逼,可如果自己家乡没有通公路,有多少人有实力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公路修通呢?我们买了部几万的手机,结果经常没信号,这又有啥用呢?

包括在改革开放之前,很多能力强的人都空有一身本领没地方施展,所以环境真的很重要。

3

我们的很多基建设施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就享受的很多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这个国家那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生命和献血换来的,如今的这份安定与和平,同样也是无数人在用生命和献血守护和捍卫,对此我们需要有颗感恩的心!

说自己不欠“祖国和政府”半毛钱的那些人,大多数都是因为自己看人家比自己过得好,心理不平衡,产生妒忌心理,妄想国家对他们特殊照顾的没有被满足,所以就在网上煽动跟他同样思想的那些人。他们脑子里就是“我要”,“我还要”,“给得还不够”,而且还以为自己非常重要,这个社会没他不行。

真要说不欠,建立新中国的那些老一辈革命家是真不欠,因为新中国是从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从无到有。

在网络上炮制这些文案的目的,就是想要煽动情绪。但它忘了,人们对有些现象不满,并不会影响到内心最深处、最质朴的情怀大义。这是两码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19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