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做好准备!若“台湾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中国可能会面临严重后果!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海内外都认可的公理。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两岸长期处于分隔状态,并没有实现统一。

正因为如此,两岸之间经历过长时间的对峙,直到80年代以后关系才趋于缓和。

但好景不长的是,随着台湾岛内以民进党为首的绿营势力抬头,岛内的反陆活动也比以前大为增加,导致两岸关系遇冷。

而美国也在这个时间里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将拉拢台湾当局,以其与大陆进行对抗看做是重中之重。

最终,“台海问题”在美国和台湾当局的搅动下变得更复杂化,也导致中美,两岸之间的摩擦越来越频繁。

1,社会影响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台海问题”与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与台湾接近的闽浙粤三省。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大陆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其中发展最迅速,成绩最好的就是东部沿海地区。

这些地带直到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带。

这其中,根据2022年中国各地区GDP的分布情况来看,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以及浙江和广东三省的GDP分别是大陆第7,第4和第1位。

而且这三个省还全都是财政净上缴状态,对充实中央财政调节大陆财政有极大的平衡作用。

但如果“台海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台海两岸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那么台海两岸也将不再安全。

在这种不安全的氛围下,东南沿海的经济势必也会遭殃。毕竟,投资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离不开和平安全的环境。

台湾海峡最宽处只有410公里,台湾西部各大城市距离闽南漳泉厦等地更是不到300公里。距离深圳宁波舟山等地最远也不过800公里左右。

这个距离,处在大部分固定翼战斗机和短程导弹的交战范围内。

即便在和平时期,只要“台湾方面”露出敌意,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而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免去安全之忧,显然对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是更有利的。

不仅如此,很长一段时期,台湾地区还是大陆许多中高端科技产品的重要中转地,关乎大陆在光学精密仪器化工产品和电子产品领域的许多进口问题。

毕竟,随着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的科技封锁越来越严重,大陆能获得的西方科技产品进口渠道实际上是越来越受限的。

相当长一段时期,台湾地区并没有受到西方国家的对华科技禁令。不受影响,对大陆来说很有价值。

但如果“台海问题”迟迟不解决,那么这个中转地的价值就大为削弱。

因为,自2017年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当局加入西方对华科技封锁战线的趋势,是在逐步变强的。

考虑到岛内“绿进蓝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放任民进党长期执政,其加入西方对华科技战的后果非常大。

再者,如果长时间不解决台海问题,那么时间的作用会可能进一步淡化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

毕竟,维系民族认同的核心在于潜移默化的共同经历。

不论是建构国家认同,还是增强民族认同,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以朝鲜半岛问题为例,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时,由于朝韩分立之前的老一代人尚在,以及50后60后和70后年代后成长的一代人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韩国民间对南北统一的意愿还很强烈,将朝鲜人视为同胞的意识非常牢固。

但在新世纪以来,随着韩国的年轻人们并没有和北方同胞长期生活在一个环境中里,数十年的分离已经让他们习惯于维持现状,这种认同感实际上是在不断减弱的。

根据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2014年的民调显示,30岁以下的韩国人有超过66%的认同两国论,不再将北方视为同胞。

这还是2014年的结果。

而德国越南完成统一时,他们在分立前的老一代人还为数不少,对另一半的同胞还存在强烈的认同。

也正因为它们统一的速度没有被拖慢,这种共同的国与族意识才得以稳固存在。

实际上,与东西德,南北越,朝鲜半岛的分立一样,台海两岸的问题属于冷战背景下的历史遗留。

自1949年与大陆分开以来,台湾民众已经有74年没有和大陆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中,如此长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人的意识。

即便是对大陆情感最深厚的岛内外省人,在对大陆的认同上很多也呈现出了“第一代亲,第二代淡,第三代无”的情况。

再加上新世纪以来岛内文化教育中所谓的“去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及时解决“台海问题”,那么共同意识的丧失将会是最严重的问题。而这种意识的重建,成本是极为高昂的。

2,地缘博弈上的影响

当然,从地缘博弈的角度上看,“台海问题”悬而不决也会让中国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可能处于守势,没有破局之路。

美国从2010年以后便将战略中心从中东转向了亚太,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大陆。

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战略部署就是所谓的“三条岛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谓的“第一岛链”。

这条岛链北起北海道宗谷海峡,经日本四岛和琉球群岛,再向南与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相接。

这条岛链南北的两只手是日本和菲律宾,而台湾即是这两只手的中轴,也是其与大陆博弈的前哨。

更别说两岸之间的台湾海峡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美国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两岸处于同一个势力的控制下。

正因为如此,美国在1979年之前长期在台湾维持了军事存在,并在1996年台海危机,以及近年来转向亚太战略重心后多次对台湾当局提供军售。

在美国的经营下,台湾当局实际上成为了在东南沿海牵制中国大陆的一股力量。

如果到了非和平状态下,台湾进可以为美军提供针对东南沿海进行军事活动的桥头堡,退可以成为美国反导体系的一部分,为美国分担战略压力。

由此可见,台湾在美国的心中是很有分量的,以至于被美国当成是对华遏制战略的桥头堡。

如果中国大陆能够及时解决“台海问题”,中国不仅仅会让美国丢到桥头堡和前哨,还可以就此斩断美国所谓的“第一岛链”,冲出美国的岛链罗网。

甚至于,考虑到台湾东海岸之外就是广阔的菲律宾海,且东海岸拥有大量的深水港。解放军如果在解决“台海问题”后,完全可以在台湾东部地区部署新的舰队。

毕竟,台湾东海岸近陆地区的水深能轻松突破1000米,比平均水深不过350米左右的东海沿岸更适合大型军舰和潜艇活动。

中国未来在这里部署舰队后,有望将力量更好地投向美国以关岛为核心构建所谓的“第二岛链”。

而如果长期不解决“台海问题”,这一切都只会成为空中楼阁。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不考虑美国的因素,长期不解决“台湾问题”也有可能让台湾当局增强武力,导致统一成本增高的可能。

台湾在90年代解除“动员戡乱”状态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状态,对武力建设不够重视。

这些都可以从台湾废除征兵制,缩短青年入伍期限,削减军费看出端倪。

但在近年来,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以后,在岛内当局和西方的宣传下,台湾当局不仅加大了军费开支,而且启动了一系列的所谓“武器国造”计划。

这些“武器国造”不仅包含火炮枪支等武器,甚至还包含了所谓新型护卫舰新型潜艇新型巡航导弹。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在2022年又恢复了将军人服役期限提高为1年的法案,未来重新恢复征兵制也不是不可能。

这些迹象无一不在表明,台湾下定决心增强所谓“以武拒统”的能力。而时间拖得越长,台湾当局的军备也必然会随之增强。

虽说解放军的军力对台湾当局有着绝对优势,但实际上,以纯粹的军事攻防角度来看,攻防作战讲究的是“攻方以绝对的数量,质量优势压制守方”,防守方每增加一份防卫武器,进攻方就必须再准备数倍的进攻力量对其压制。

正因为如此,及时解决“台海问题”,就越少受到影响,越有获胜的把握。

当然,考虑到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两国论,而是将台湾视为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当局若要强行分离,既缺乏名分,也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台湾无论怎么做,都是不可能脱离祖国单干的,海峡两岸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迟早会实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09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