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900万留守儿童的现状:手机,最先摧毁的其实是底层穷人的孩子

据统计,中国的留守儿童数量高达900多万。或许是由于父母长年累月不陪伴在他们身边的缘故,会让这些儿童产生社交障碍。

于是,为了寻找到心灵慰藉,留守儿童就开始依赖上了手机里的世界。但手机,实际上是摧毁他们的产物。

沉溺手机,损害身体

在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父母为了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不得不离开农村去往大城市打工。

尽管很多父母都想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去到城市中生活,但由于他们无法负担城市中较高的生活和教育成本,因此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农村。而这些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儿童。

基于现代发达高效的网络信息技术,父母为了与孩子保持联系,就给他们配备了手机。

与富裕家庭的儿童不同,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境贫寒,因此只有手机才是他们的“玩伴”,然而,手机却是最先摧毁这些底层穷人还是的“罪魁祸首”。

那些家境富裕者的孩子不会有金钱的烦恼,父母也能陪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同接触新鲜事物,比如说外出旅游之类的。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根本不可能会出现的事情。

所以,手机到底会对这些底层穷人家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呢?

首先是身体上的伤害。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长时间地沉浸在手机的世界中会让一个人的眼睛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严重一点可能会使得视网膜供血不足而导致失明。

对于尚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来说,他们的身体器官还未发育成熟。这就意味着手机对他们产生的危害更大。

另外,研究也表明倘若一个人使用手机时长超过了30分钟后,大脑右半球就会受到损伤。而右侧大脑的半球伤主要是负责想象、记忆等功能。

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人体的听觉、视觉和感知能力。并且,还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心情不愉悦的状态中。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本就将手机当做一个消极孤独,获得快乐的工具。如果此时心中感到不快,那他们更会花时间在玩手机上。长此以往,就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相较于成年人,儿童的自制能力会比较弱。因而,如果对手机成瘾,他们就很难戒除。

心理摧残,永远平庸

除了身体上的伤害外,手机对这些留守儿童也会产生心理上的伤害。美国的医学中心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学龄前儿童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

在经过取样分析后,研究人员指出在儿童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看后,他们的大脑结构会发育异常。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长大之后的个人社交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简单点来说,当儿童的大脑受损后,他们就会在语言、运动、社交上处于劣势,无法跟上同龄人的步伐。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包容力可不如成年人。

一旦他们感知到在他们的群体中出现了一个发育迟缓的儿童,就会对他产生调笑戏弄的行为。如此一来,这个儿童就会受到被同龄人排斥的心理创伤。

除此之外,长期玩手机的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随之降低,而且也无法保持专注力和产生好奇心。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很难去结交朋友。

但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性的生物。倘若一直处于独处的环境中,这个儿童也会变得暴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严重一点的,他们还会患上抑郁症。

在2015年的时候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做了一项调查,在91所高校中进行取样,结果发现如果儿童在学校被禁止玩手机,他们的平均成绩就会高出整体的6.4%。

由此可见,手机对儿童产生的伤害可不止一点点。而且,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更努力地通过学习才能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果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身心都被手机摧残了,那么他们就无法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考上优秀的大学,在他们结束学业后也就不能找到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古话会说,“穷人难以翻身”。穷人本就缺乏社会资源,家庭背景,倘若他们无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那他们就要一辈子被埋没在农村之中了。

摆脱手机,翻越阶层

另外,根据统计调查,中国有着900万的留守儿童。而在这些儿童中,有很多都受到了手机的摧残,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以及前程。

相关专家还指出,儿童在长大之后总是要进入社会中发展的,但手机却会直接危害到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首先,当留守儿童用手机看电影视频中,难免会看到那些具有暴力性的画面。而作为留守儿童,他们的身边又没有父母去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所以,在接受到了那些暴力刺激的画面后,可能一部分留守儿童就会产生暴力行为,比如说校园霸凌之类的。

其次,留守儿童的心理也比较脆弱,如果看到了一些低俗的清洁工画面后不免想入非非,他们可能就会产生早恋的念头。而对于儿童来,他们在当下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不是恋爱。

所以,一旦早恋的萌芽被学校老师发觉并制止,这些留守儿童可能就会出现逃学、厌学的心理。

一般来说,留守儿童会被交托给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进行看护,在老一辈的观念中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他们对这些儿童的情绪共情力会比较弱。

由于这些儿童无法宣泄出内心的情绪,这可能会让他们进入抑郁暴躁的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更依赖从手机中找到情绪的出口。

因此,当留守儿童对手机的依赖性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他们就会疏远并忽视周围的人。长此下去,这些儿童就长成一个情绪淡泊之人。

而当他们进入社会中工作时,如果一直以冷漠的状态去对待工作与同事,那他们肯定会受到排挤,或者是被解雇。失去了工作的他们也就只能再次回到农村,回归到底层的生活。

所以,当留守儿童放下手中的手机,他们才有可能翻越阶层,拥有光明灿烂的前路人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02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