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邹浩
通讯员况晨晨
为进一步深化长江大保护教育行动,持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的“湖小青”(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们,近日化身为水质治理小能手,对校园生态池进行了全面治理。
自学校成立“绿意”环保社团以来,学生们在方洋老师的指导下,锁定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浊度、温度等几个重点指标,对学校生态池的水质进行了持续监测,并记录了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学生发现生态池的水质较差,需要进行治理。暑假期间,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访观察了周边湖泊、周围植被的选择与排布,以及湖内水生动植物的投放。新学期一开始,学校就启动了“修复生态池·‘湖小青’在行动”长江大保护主题实践活动。
学生们尝试将一些常见的水生植物放入盛有生态池水样的玻璃容器内,开始了为期四周的定期监测,最后大家惊喜地发现,放入水生植物后,鹤池水样的溶解氧和电导率等多项指标有了显著的改善。经过“湖小青”们的共同商讨,决定现阶段通过投放水葫芦、水芙蓉、圆心萍等水生植物来改善鹤池的水质状况。
在“湖小青”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丛丛水生植物出现在了校园生态池中。“湖小青”们表示,他们还会进一步完善生态池的生态系统,持续关注生态池的水质变化,为美化校园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据奓山中心小学校长唐彪介绍,作为武汉市首批“长江大保护水质监测”试点校,学校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纳入日常教学,鼓励学生坚持开展水质监测的科学探索活动。今后,学校还将通过环保专家进校园、生态研学、小手牵大手共护母亲河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素质,形成家校社联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图片由学校提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8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