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民生大事。省委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中,提出要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
为了着力补齐城乡教育短板,让“农村娃”也能从小接受到文艺的熏陶和滋养,自2022年3月以来,在阳西县政协、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阳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县教育局、县文广旅体局组织作家、书法、美术、舞蹈、音乐、曲艺等12个文艺协会,以创立“乡村公益文艺学校”为契机,大力开展“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
一年多来,授课老师深入全县8个乡镇的基层学校,通过“上好一堂艺术公益课,搞好一次艺术巡回展演,创立一个文艺兴趣班,开展一次文艺比赛活动”,以“四个一”为乡镇学校的学生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文艺公益课”在阳西乡村校园结出了累累硕果。
送“文艺公益课”下乡
破解乡村师资力量短板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城里小朋友的课后生活很丰富,还能学习许多艺术课程,非常羡慕他们。”塘口镇中心小学学生陈宝洳说道。
长期以来,阳西部分农村学校的文艺课程教学相对薄弱,不仅存在着艺术专业教师人才稀缺的普遍问题,文艺特色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阳西部分农村学校的文艺师资力量配备不均衡,特别是缺乏对口的专业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发挥县文联的文艺人才阵地优势,组织骨干人才将‘文艺公益课’送到基层学校,希望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短板。”阳西县文联主席邵艳琳介绍说。
2022年3月,“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在阳西县塘口镇中心小学拉开帷幕。通过定期“送课下乡”的形式,阳西“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实现了常态化开展,让“农村娃”和“城里娃”一样能够学习到书法、舞蹈、绘画等艺术课程,使学生们足不出镇,不花一分钱就能受到艺术熏陶。
阳西县政协积极发挥“主推手”作用,发动政协委员、乡贤和社会人士捐资助学,为“文艺公益课”提供资金支持。县文联与县教育局联合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开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流程,并由县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县文联与县教育局成立活动工作小组,细化各项分工内容,组织12个文艺协会将文艺课程送到全县8个镇的15所基层学校。
今年9月,阳西县文广旅体局邀请知名画家黄驱胜,赴阳西二中作“艺术人生”讲座,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通过持续送“文艺公益课”下乡,阳西广大文艺工作者着力培养农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也显著提高了综合文化素质。
阳西“农村娃”在文艺汇演秀才艺。
厚植校园文化根基
在乡村埋下文艺“种子”
一年多来,阳西“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得到蓬勃开展,不仅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艺术专业教师稀缺、制约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开展的实际困难,还为搞好课后服务、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塘口镇举办的“乡村公益文艺学校”开班仪式上,该镇中心小学获颁“乡村公益文艺学校”证书和牌匾。一年多来,“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为该镇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满足了广大学生个性化的文艺需求。“我们学校现在也有文艺课了,我上课的时候非常开心。”陈宝洳高兴地说。
自创建“乡村公益文艺学校”活动开展以来,来自阳西县文联的文艺骨干人才,定期赴各镇基层学校义务讲授文艺公益课,截至目前已授课1000多节,接受教育的学生超过2万人次。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在乡村埋下文艺“种子”,为阳西厚植校园文化根基。
今年3月,阳西县丹江小学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牌匾。该校学生在“乡村公益文艺学校”活动中,不仅更加系统地学习了楹联知识,还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诗词、书法等艺术门类。
“我从最基础的执笔方法、书法笔画讲起,给学生们上了入门课,让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阳西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李旭良表示,楹联和书法相得益彰,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受到艺术熏陶。
“我们协会派出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舞蹈老师,定期下乡到学校授课,每周培训学生都在500人次以上。”据阳西县舞蹈家协会主席戴晓婵介绍,自“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农村学生从零基础开始接触到舞蹈艺术,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阳西县政协汇集政协委员、乡贤及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人才富矿”的优势,大力宣传文艺志愿服务精神,吸引更多有一技之长的政协委员参与到“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中来,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乡村公益文艺学校优秀老师代表上台领奖。
文艺汇演秀才艺
“农村娃”登台展风采
“小鸟飞在树林里,鱼儿游在江河里,爱在祖国怀抱里……”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由阳西县政协指导、县教育局和县文联共同举办的“心连心共富裕”阳西县乡村公益文艺学校才艺汇演暨颁奖仪式举行,来自“农村娃”的稚嫩歌声拉开了汇演活动的序幕。
作为“文艺公益课”教育教学阶段性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此次文艺汇演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才艺和潜力。让文艺教育“从娃娃抓起”,将艺术之花绽放在孩子们的心中,也是阳西在建设文化强县过程中的一次有益实践。
在演出活动现场,观众观看了《“心连心共富裕”阳西县乡村公益文艺学校汇报宣传片》,来自乡村公益文艺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了精彩的文艺汇演。在舞台上,孩子们表演了14个精彩节目,充分展现了阳西县开展“乡村公益文艺学校”活动取得的优异成绩,彰显了广大青少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文艺汇演的小演员们,大多是来自阳西各镇基层学校的“农村娃”。经过校园“文艺公益课”的培养和熏陶,他们不仅登上了大舞台,而且勇于展现自己的文艺风采。“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在舞台表演,他们的表现很出色,也说明授课老师们的培训很有效果。”阳西县教育局局长萧博文介绍说。
在演出期间,阳西县2022年度优秀乡村公益文艺学校、2022年度乡村公益文艺学校优秀老师代表也上台领奖。
学生们在认真学习书法艺术。
着力改善教学条件
培优育强乡村文艺师资队伍
在“文艺公益课”实现常态化开展的同时,阳西社会各界也在积极促进课程向着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纵深发展,使其成为阳西学生提升文艺素养、掌握文艺技能的重要渠道,为素质教育发展开辟新路径。
通过开展“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不仅能够让阳西广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免费学习到许多“高大上”的艺术课程,还能够引领部分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踏上文艺道路。为“农村娃”插上艺术的“翅膀”,可以让他们踏上人生的新赛道,通过艺考等途径实现升学就业。
此外,“文艺公益课”能够让农村学生通过艺术熏陶和协作配合,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学习舞蹈、音乐等文艺课程,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从而避免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活动开展以来,音乐、舞蹈、书法等许多在大城市动辄就要几百元课时费的文艺课程,如今可以让农村学生免费学习和体验到,既为校园生活增添了文艺气息,又为学生家长省下了一笔不菲的教育投入。”丹江小学校长郑其富介绍说。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和教学内容的深入,‘乡村公益文艺学校’下一步将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硬件条件,打造相对专业的舞蹈室、书画室等教学设施。”县政协办主任连晓莹介绍说,在政协委员的捐助下,部分学校的舞蹈室目前已完成升级改造工作。
在开展“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的同时,阳西县文联还坚持“授人以渔”,鼓励各协会着力培养基层学校的文艺教育教学骨干,旨在留下一支“扎得下、撤不走”的文艺师资队伍。
“我在为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学校也组织语文等相关学科的老师旁听,他们还主动向我要课件,准备在其他班级给学生分享,希望把文学的梦想、文化的自信与写作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孩子。”阳西县作协主席何婉苑说。
南方+记者赫鹏翀
[作者]赫鹏翀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8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