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一旦发病,就会导致患者突然出现肢体瘫痪、言语不清、视野缺失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积极预防脑卒中对于维持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坦白讲:引起中风的7个“祸首”,望你知悉
1、吸烟
吸烟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吸烟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和栓塞。此外,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脑血管疾病也会增加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要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就必须戒烟。
2、长期饮酒
酒精可导致血管扩张、血压升高,增加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并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中风的发生率增加。研究表明,酒精具有明显的血管收缩作用,可以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
大量饮酒还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迅速上升。此外,过量饮酒还可以诱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研究表明,长期酗酒的人比正常人发生中风的几率高一倍。
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来说,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控制饮酒量。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3、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中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HDL-C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胆固醇,它可以有效防止脂质在血管中沉积,防止血管变窄,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脑卒中。
研究表明,HDL-C水平较低的人发生中风和冠心病的风险较高。HDL-C水平每降低1%,中风和冠心病风险降低7%;HDL-C水平每降低1%~2%,脑卒中风险降低6%~9%。
因此,及时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预防中风。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栓形成。LDL-C升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毒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
4、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抵抗力下降。此时,身体中的病毒或细菌很容易侵入人体并导致感染和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患者在长时间不运动的情况下容易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强度和时间。如果长时间不能进行锻炼或增加运动量,应考虑改变运动方式和增加运动量。例如可以通过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方式进行有氧运动。
5、不良饮食习惯
① 饮食过量: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不仅会使血脂升高,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② 营养不均衡: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得太饱或太少,容易导致身体营养不良,造成营养失衡。
③ 喜欢吃甜食:人体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引起肥胖,并增加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此外,摄入过多的糖分还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从而导致血管弹性下降。
④ 喜欢吃腌制食物: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盐分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过量食用这些物质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⑤ 不吃蔬菜:长期摄入过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会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进而引起便秘,并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6、睡眠不足
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人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睡眠充足的人的2倍。睡眠不足不仅会导致身体疲劳,还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血管功能。
因此,想要预防脑卒中,应该避免熬夜、睡前不要做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并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习惯。
7、情绪波动大
研究发现,情绪波动大是导致中风的一种重要因素,情绪波动大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从而使血管内皮受损。当血管内皮受损后,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和其他物质更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激动、愤怒或悲伤。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不要总是生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
医生直言:不想脑中风突然“降临”,这些训练可以常做
缺血适应训练是近年来临床上开始使用的一种预防及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使用采用缺血适应训练仪对双上肢进行反复、多次、非损伤性的短暂缺血刺激,激发人体自身抗缺血缺氧的潜能,产生低氧诱导因子,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血管生长因子等,建立侧支循环,从而增强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减少可能发生的严重致命的缺血缺氧损害(如脑卒中、心梗、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达到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缺血适应训练仪在诸多三甲医院已经开始临床应用,多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肥胖人群、三高人群、冠脉狭窄、颅内出血、脑小病官兵、慢性心衰、冠脉支架术后等多种适应症的预防、治疗和术后恢复。
特别提醒:
缺血适应治疗前,推荐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双侧血压、脉搏、心率和心脏节律,对于可疑动脉闭塞的患者,推荐进行血管超声检查。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尤其是拟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患者在血管开通治疗前可直接实施远隔缺血适应治疗,避免评估导致时间上的延误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8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