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是我们童年学校必唱歌曲。从小学校老师便教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要以雷锋为榜样。但是却有很多人不知道雷锋因何22岁便因公殉职。直到雷锋去世41年后他的战友才说出了细节。
雷锋于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安庆乡(先雷锋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在他7岁的那年,他的父亲雷明亮在国民党和日本人的双重折磨下,被活活打死。他的母亲被地主唐四滚凌辱而自尽,而哥哥12岁外出当童工,也在繁重的劳动折磨下劳累过度而死。就这样他的家人都相继去世,瞬间年仅7岁的雷锋便成了孤儿,被亲戚收养,从那时起,他就对旧社会充满了厌恶和憎恨。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雷锋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彭德茂。1949年雷锋的家乡解放,1950年安庆乡政府决定免费送雷锋去读书。在开学第一天,乡长彭德茂给雷锋买了衣服、学习用品,并亲自送小雷锋到龙回塘小学报名。彭乡长对小雷锋说:“庚伢子呀,过去,穷人家的孩子要进学堂是不可能的,你家几辈子都没有识字的,现在,你可要发奋读书,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出力哦。”小雷锋使劲地点头。从此,雷锋便时刻要求自己做个好学生,立志将来报效祖国。所以从那时起雷锋就有了从军的志向。
雷锋在14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还被选为中队委员,1957年又光荣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1958年11月15日到鞍山钢铁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被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也就是在这里认识了乔安山,两人在一个宿舍里同吃同住,情同手足。
1960年雷锋报名参军,乔安山也跟随雷锋来到了解放军某部汽车连。雷锋是乔安山的班长,乔安山是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他俩同开一辆车,一起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天寒地冻的日子还一同睡在一个被窝中。
1962年8月15日,雷锋和他的好战友乔安山一起执行完了卡车工作任务,当时已经接近午饭时间了。车开进连队车场后,雷锋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也顾不上身体的疲劳,对乔安山说:“等会儿再歇息,咱俩先去把车洗了”。
乔安山知道雷锋是一个凡事认真的人,所以也立马回应到:“好咧,大哥”。听到乔安山叫大哥,雷锋更是开心的走上副驾驶,于是乔安山重新启动车辆,但是到洗车的地方要经过一段狭窄的营房,这段路的视野不好,再加上连续大雨,使得道路更加不好走,而且乔安山的开车技术还不是特别娴熟,于是雷锋让乔安山先停下,他下去给乔安山做指挥。“倒!倒!倒!停!再往前走一点,方向盘往右打一下,前边比较窄,幅度不要太大。”
乔安山在雷锋的指挥下,小心翼翼的顺利的通过了狭窄的小路,可突然听到“轰”的一巨大倒塌声。于是乔安山立马下车查看,怎料一根电线杆倒下了,同时却看到雷锋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鼻子和眼睛还有脸上都是血,左太阳穴上有个非常明显的凹陷。
乔安山赶紧叫人,一起把雷锋送到了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抢救,当时所有的战士都在祈祷雷锋能平安无事,但是医生们竭尽全力的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由于电线杆打到了雷锋的左太阳穴,导致颅骨骨折和脑内大出血,最终传来的依然是坏消息,雷锋永远的离开了。
雷锋的离开,让所有战友都非常的痛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乔安山,他一直处于自责中,认定是自己害死的这位好大哥,但是后经过事故现场勘察鉴定:这次伤亡事件,既不是乔安山有意所为和驾驶员的责任;又不是雷锋同志指挥的失误,而是一次偶然、意外的伤害肇事,所以判定雷锋是:因公殉职。
可即便如此,乔安山还是无法走出内心的愧疚和阴影。于是在1966年离开了部队,自此之后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几十年默默坚持传播雷锋精神。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意外将雷锋永远定格在这22岁的花样年纪,相信雷锋会在部队中不断成长,并且影响更多人一起忠于革命忠于党,带动更多人乐于奉献,乐于助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8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