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小 (小一至小三)
与其他小一学生一样,有自闭症的学生从幼儿园升读小学时,须适应由一个比较自由的学习环境过渡到一个比较严谨和有规范的学校生活。由于有自闭症的 学生不善于处理转变,面对陌生环境也较容易产生焦虑,所以学校须按着他们的特征提供适切的衔接支援,并要体谅及给予他们较长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和新规则。
•学习方面:有自闭症的初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一般都较弱,他们需要学习基本的课室常规、遵从老师指令及如何利用言语来表达自 己的需要。老师可利用时间表或程序表,协助有自闭症的学生建立新规律的 学习生活,减少他们的焦虑感。
•社交方面:有自闭症的学生与同学交往时可能比较被动,需要更多鼓励才能 参与同学的活动。此外,他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例如:恰当地 跟别人打招呼、利用礼貌词与人沟通和在游戏中表现合宜的行为等,从而让他们能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情绪方面:由于他们容易因环境的改变而感到焦虑不安,因此老师需要向他们预告将会发生的转变。在情绪表达方面,他们也需要认识及利用基本情绪 词汇来表达感受,例如:快乐、愤怒等,也要学习平复情绪的方法,例如: 深呼吸、寻找协助或使用自我安慰说话等。这些方法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才能在有需要时运用自如。
二、高小 (小四至小六)
与高小阶段,学校会更多要求学生自发学习及通过讨论去建构知识,这样让执 行能力及中心聚合能力较弱的有自闭症的学生面对不少困难。此外,在这阶段 的学生一般会更加重视朋友长辈的认同,常以彼此的兴趣及性别来挑选朋友,结成社交圈,成群行动。然而,有自闭症的学生由于社交能力较弱,较难结交朋友,组织社交群体,所以他们在社交上又会面对一大挑战。
•学习方面:高小阶段的学习内容逐渐加深,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及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这对有自闭症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老师 需要直接教导成语及文章的寓意,也要协助学生分析文章背后的写作原因或动机。此外,高小阶段的学习模式也有所转变,学生需要发展更高阶段的执行技巧去独立完成工作,例如:他们要学懂计划时间完成专题报告,并在过程中与同学讨论、协调和分工。
•社交方面:有自闭症的学生较为自我中心,容易缺乏社交礼仪和社交技巧而 遭到同学排斥,影响交友及群性发展。因此,他们需要进一步学习观察别人的表情去明白他人的观点和感受、理解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懂得处理意见分歧、冲突及拒绝要求。
•情绪方面:他们要更准确了解自己及别人产生情绪背后的原因,从而运用恰当的策略去调控自己的情绪状况。他们也需要利用更多进阶的情绪词汇,例如:满足、沮丧等表达感受,让别人明白他们的情绪。
•升中适应:由于有自闭症的学生比一般学生需要更多时间适应改变及建立新 的行为模式,因此他们需要在高小阶段开始了解升中后的转变,并作出适当的准备,例如:如何面对新的环境及结交朋友等。
三、初中 (中一至中三)
于初中阶段,有自闭症的学生与一般同学一样,开始进入青少年期,他们在生理、情绪和认知发展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这时期的青少年需要通过自我反思及省觉,去建立自我概念。可是,有自闭症的同学的反思和心智解读能力较弱,他们需要得到协助才能了解自己的特征和社会人士对他们的期望,从而做到自我倡导,避免造成自我认同危机而导致情绪行为问题。
•学习方面:这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日渐成熟,课程也要求更多高层次的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技巧,这对在心智解读、中心聚合和执行功能都较弱的有自闭症的学生无疑是一个颇大的挑战。因此,他们需要获得有系统的训练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技巧、高层次思维、心智解读能力和解难策略。
•社交方面:同学的影响和接纳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他们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因此,帮助他们建立合宜的交友态度和技巧是重要的。他们既要学懂如何与朋友长辈通过游戏或余暇活动去建立友谊,也要处理相处时有可能发生的冲 突及欺凌,让他们体现正面的同学互动。
•情绪方面:初中同学因着青春期内分泌的影响,容易情绪不稳及易冲动。这些生理因素加上有自闭症的同学的偏执特征和情绪调控问题,让他们面对的困难更复杂。因此,协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去面对社交沟通的挑战是这阶段的重要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8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