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父母半生恩,手足一世情。
兄弟姐妹缘于父母给予的血浓于水的恩情,小时候是最亲密的伙伴,成人后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去,父母去,人生已剩归途。
大多数兄弟姐妹都是相互帮助,彼此守望,不会有彼此嫌弃或者手足相残,反目成仇的恩怨。
但也有一些兄弟姐妹因父母在世时的行为,造成了手足间因为各自利益得失反目为仇,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父母的偏心,让受宠爱的孩子有恃无恐,让心寒的孩子心生怨怼;
父母赡养的现实问题,造成兄弟姐妹间的疏离,甚至反目为仇;
父母过世前的财产分配问题,有时是造成手足间相互怨恨,甚至不再往来的根源。
兄弟姐妹为了各自的利益忘记了骨肉亲情,真的很让人心痛,更多的是无奈。
这就是人性,也是残酷的现实。
1、父母的偏心。
有句老话说:父母是条龙,偏向谁谁家穷。
这句话听起来很迷信,但隐藏的道理却很深。家庭里,被偏爱的孩子大多有恃无恐,性格自私骄纵,长大后不仅对手足无视,对父母不孝,自私自利。
《都挺好》里的苏家老二是父母最偏爱的儿子,成人后却跟最有能力的妹妹苏明玉折腾,把自己的亲妹妹打到医院,自己也进了局子。
苏家老二不过是仗着小时候母亲的偏爱,成人后,父母的偏心,总觉得家里的一切都是他的,也认为自己就该成为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
自古以来偏心的父母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大多数兄弟姐妹或多或少都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彼此间的亲情来之不易,成人后会更加珍惜。
像苏大强夫妻这般过于偏心的父母,导致兄妹之间心生怨恨,造成长大之后不团结,甚至反目为仇。
虽然电视剧可以圆满结局,但现实生活里这样的手足,很难同心同德,相互守望。
父母对子女的偏心,引发子女间的矛盾分歧,甚至为一点利益吵闹不断,断亲不再往来。
2、父母晚年的赡养问题。
父母到了晚年,身体不好,行动不便,需要子女赡养照顾时,关系不错的兄弟姐妹会一起商议最佳方案;
反之,兄弟姐妹不睦的家庭,在父母年轻时对待子女持不同态度下,早就埋下了不被赡养的隐患。
以至于为父母晚年赡养问题大动干戈,甚至反目为仇。
这种情况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大多数兄弟姐妹会因父母早年的重男轻女,以及偏向某个子女,引发家庭赡养老人的矛盾。
老话说: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孝顺爹娘是一种传承,上行下效,要求子女孝顺自己,就要先为子女做好表率,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
有退休工资的父母对自己偏爱的子女会出钱出力的帮助,对待自己不待见的子女,有时也会“见死不救”,这就造成了子女之间的相互攀比和推诿,给自己的晚年埋下凄凉的伏笔。
其实,我们做子女的不能要求父母一碗水端平,也不要去计较父母的做法。
百善孝为先,凡事我们遵循自己的心,做好自己,心安就好,其他一切随缘好了。
3、父母过世前财产分配不均的问题。
有句话说得好:拆不散的是手足情,抹不掉的是兄弟义,不论天涯海角多别离,总有真情在心底。
大多数兄弟姐妹间,源于亲情血脉缘分,不论身处何方,心底最牵挂的是手足情,最放不下的手足间的恩。
78岁的刘阿姨在老伴过世后,把家产给五个子女分了,不曾想,因为分家不均,没人赡养她了,最后她被子女们送去了养老院。
刘阿姨从年轻时就偏心大儿子,认为大儿子有出息,有脸面,最孝顺,就把自己的老房子直接过户给了大儿子家的孙子;把手里的存款给三个儿子均分了,两个女儿一分没有,还要每月给刘阿姨出500块钱的赡养费。
因为刘阿姨过分偏心,在五个子女心中种下了敌意,也产生了怨恨。三个儿子不愿意轮流赡养她,女儿们说自己没有得到家产,不愿意出赡养费。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晚年的凄凉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父母在财产上分配不公,一碗水没端平,才导致兄弟姐妹间因财产分配问题产生间隙和不睦。
结语:
兄弟姐妹除了父母,这辈子最亲近的人就是这份亲情了,要懂得相互珍惜,不能因为父母的不公,而忽视了只有今生没有来世的手足之情。
即便是父母偏心,对财产分配不公,作为子女只做自己的本分,不要心生怨恨。因为得到父母的爱和财产多少,有时也看缘分。
说到底,自己的幸福日子,始终还是要靠自己打拼才能得到。但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本分,对于父母的偏心不公平,看淡看开,也就释怀了,毕竟得到实惠的人也是自己的手足。
兄弟姐妹只有今生的亲情缘分,来世不一样相逢,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份亲情,凡事遵循本心,以和为贵,互敬互爱,兄谦弟恭,才能把家族传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8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