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我,80后栖霞人,专门为烈士寻亲,3年为300多位爷爷找到亲属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573位真人故事

我叫李小胖,今年40岁,是一名烈士寻亲志愿者。

工作后,有一天早上去买早饭,遇到了几个为烧伤的孩子筹款的志愿者,当时很感动,就要了联系方式,当时不知道这个行为影响了我一生。

后来,我加入了一个爱心组织,逢年过节跟着去看望孤寡老人。疫情的时候,我和朋友们想为武汉做点事,于是就组建了“搭把手公益服务中心”,疫情过后我们的团队就保存了下来。

2020年,河北籍老兵张洪卓老师的委托我们,帮忙寻找烟台籍的104位烈士。从那之后,我就走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这几年,我们为300多位烈士找到了亲属。

(做公益活动的我)

我叫李小胖,1984年出生在山东烟台栖霞,我的家乡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中国第一个苹果就出自这里。

我的父母以前是工人,下岗后在农村开了一家超市,同时也做养殖。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从小儿教育我要心地善良。

我的家人里有多个军人,像二爷爷和大伯都是军人,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军人身上的品质和处事作风。

也许因为此,多年后,我走上了寻找烈士的道路。不过,最初的我,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公益。

大学毕业后,我做了六年的汽车销售。记得有一天早晨,出去买早饭碰见一帮志愿者,他们在街上为一个被火烧伤的孩子筹措善款。那个场景,让人动容,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能做点事情帮助他们,便要了志愿者的联系方式。

大约2011年,我加入了当地的一个爱心组织,节假日期间去看望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要说以前看志愿者募捐是动容,亲自参加志愿活动是更深的触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做点事情,让他们脸上绽放笑容,让我感到了人生的价值。那时,我决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

(我在接受采访)

疫情的时候,我组建了一个叫“搭把手公益服务中心”团队。武汉疫情紧缺的厉害,当时,我想家乡的苹果比较多,能不能把苹果给他们送点儿过去,也算是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说干就干,我找了几个朋友,共同发起了一个支援武汉的活动。

通过我们以及社会的力量的努力,先后总共筹集了将近价值100万元的苹果,然后我们又找了当地的快递公司。对方一听说是支援武汉,二话没说免费把物资运了过去。

那次疫情之后,我们的团队就保留了下来,后来陆续参加了当地的防疫工作。三年以来,我们一直在防疫一线,协助政府给大家做核酸,也曾给高速路口执勤的防疫人员和民警送了半个月的晚饭。后来,河南水灾支援、河北水灾,我们都不遗余力地为灾区运送物资。

也是在疫情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

2020年,河北籍老兵张洪卓老师在《烟台日报》发表了一篇“烟台籍104位烈士寻找亲属”的文章。文章发表后,报社朋友找到我,询问有几个栖霞籍的烈士能不能帮忙寻找?

我一听这件事,非常有意义,便一口答应了。后来,张洪卓老师提供了名单,我们就开始根据名单走访村庄,从那之后,我就走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

(我和小伙伴去河北支援)

寻找烈士很艰辛,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去各个村子寻找,可经过七八十多年的变化,以前的村庄早已变了样,有的建了新房,有的老房子已经拆掉,有的成了一片荒芜,更难的是,同时代的老人大多数已经不在了。

为了更好的寻找,我们经常在一块讨论一个历史的信息很久,里面的每一个字眼都拿来琢磨。墓碑上的信息,错误率也很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智慧,以及相关的知识去综合分析,然后翻译过来。

翻译过来之后,我们还要去联系当地的相关部门以及志愿者,去村里排查。每一步都很不容易,需要十分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完成。

我们目前寻找的烈士,不光是我们当地的,也包括全国各地的,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单凭个人力量是无法做不到的。

寻找烈士亲属的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记得去年的时候,86岁高龄的高淑娥奶奶,通过朋友找到我,让我帮忙找她丈夫于益善烈士的墓地。

(奶奶在于益善爷爷墓地哭泣)

于益善爷爷是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县人,1930年5月出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的领航队长。1960年6月27日,于益善爷爷在安溪县福田乡郭埔村空军战斗训练中,遭遇后方突袭,战斗机爆炸坠毁牺牲。

当时我们和当地相关部门联系,他们确认于益善爷爷是在那里牺牲的,又去村里核实,最终在山上找到了墓地。

当时高淑娥奶奶坐着高铁从山东到福建,跨越千里去祭拜她的丈夫。那天下着雨,高淑娥奶奶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踏着泥泞,步履蹒跚地来到了于爷爷的墓地前,她抚摸着于爷爷的墓碑,泪眼滂沱,多少思念和遗憾,都化在这泪水里。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感叹不已,这是我们目前找到的,唯一一位还有妻子健在的烈士,高奶奶终于圆了她六十年来的心愿。

很多烈士,他们有父母,也有妻儿。可他们的亲人没有他们的消息,一等就是一辈子。他们也希望能魂归故里,能让自己的妻儿,让自己的亲人看到他们。

(我在接受采访)

还有一位90岁奶奶,他委托我帮她寻找她舅舅宋奇峰将军的墓地。

宋奇峰将军是红五军团的后勤部部长,是我们目前找到的级别最高的一位烈士,是1934年在长征前期牺牲的。

80多年来,她一直不知道她的舅舅埋在什么地方,跟很多宋奇峰将军的部下打听,也请了相关部门的领导帮忙排查,但始终没有消息,于是就找到了我们。

他们家里只有一张宋奇峰将军的照片,是在部队拍摄的,说等到战争胜利了,再回来给他立墓碑。

我们紧跟着这张照片寻找,在网上和当地的志愿者比对了几千张照片,比对当年长征开始时附近的山脉,最后是在长征纪念碑起止点的后面找到了这座山。

我们初步确定大概的方位,但时间过去太久,周围变化很大,我们确定不了最终的方位,照片上也没有记载,墓地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们只能确定那座山,但山后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

当时有房子,可是后来建长征公园,把房子拆除了。拆除之后,没有任何的标志物了。

找宋奇峰将军的时候特别难,我们先后给起义博物馆、西路军的博物馆、南昌相关部门,打了几百个电话去查询相关的资料,一直没有查到。

最后,我找到了一幅和相片类似的照片,当地的志愿者开车50多公里拿着照片,去当地比对,又走访了村民,最后确定了大概的范围。

不过老人说,这已经很好了,圆了她多年的愿望。

(我在台上讲述烈士爷爷的故事)

2022年,退休老师于和民23年来默默守护两座无名烈士墓的消息,让人十分动容。

当年,日军进村,两名八路军与他们交火,敌人撤退后,村民发现两名八路军已经牺牲,于是把他们就地安葬了。此后每年清明,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于和民就和同学们一起祭拜烈士。后来他做了老师,他就带着学生去扫墓。退休后的他仍然坚持守墓。

这期间,街道办也下来调查过散藏墓的情况,但是于和民想着自己还能守就没有上报。

如今老人已经73岁了,身体不如从前,就想着让烈士归队。

了解情况后,我们走街串巷察访当年战争的情况。根据松山街道南庄村村民的回忆,有人说烈士是大韩家,有人说是大蔡家的,还有一名烈士村民说姓李。
烈士寻亲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为了得到确切的结果,相关部门对可能是烈士血缘的父系亲属的蔡洪清采集了血样,和无名烈士牙齿上的DNA做了提取对比,最终确认。

这名烈士是大蔡家蔡系家族的,名叫蔡周政,1942年9月入伍,1943年在山东栖霞市胶东抗大大路营担任排长,当时为了保护抗大的师生和群众和日本人战斗牺牲。

(寻访蔡周政烈士的情况)

当年,他入伍后,母亲因病去世,继母路氏曾经骑着毛驴(也有说骑着骡子),来找他,结果无功而返,蔡周政牺牲时年仅20岁。

2022年清明节,栖霞市有关部门已经将两名烈士迁入了栖霞烈士陵园,忠魂安息,也了却了于和民老人的心愿。目前为止,这是烟台市第一例通过DNA技术寻找到亲属的烈士。

当然,我们在寻找烈士亲属的时候,也遭到人们的误解,以为我们有别的目的,问我们:“你们找到烈士,政府是不是给你们钱?你们是不是有什么好处?”

我们会和误解我们的人一一解释,我们做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出的费用。我们自己开的车,陪同家属去陵园祭拜,也都是我们自己出的钱,没有任何的组织,或者政府部门给我们提供费用。

有些人相信我们,也有些人不相信,对此我不在乎,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

我们“搭把手”公益把五湖四海的烈士家属集结在一个群里。有一天,衣元培烈士的家属在群里求助团队,希望可以为烈士画像。

(衣元培烈士的弟弟衣元芹爷爷看到画像的情景)

于是,我们向烟台职业学院的美术老师发出了邀请,希望可以他们能够参与这项公益活动,接到邀请后,老师们没有迟疑便答应了我们。

他们用图像处理软件,通过烈士的父母和亲戚的相片,反复对比和修改,复原了烈士的容貌。

衣元培烈士是第一个画像的人,他1943年8月参加革命,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当我们捧着衣元培烈士的相片去他家的时候,88岁的弟弟衣元芹爷爷,看着哥哥的照片边哭边喊:“我的老哥啊!”就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衣元培的侄子回忆说:“我的爷爷奶奶日思夜想大伯,奶奶眼睛都哭瞎了。”又说:“我的父亲今年88岁了,他每次说起这个事非常激动,等了70多年,今天终于回来了,我们表示非常感谢。”

2023年搭把手公益已经为15位烈士画像,以后我们也会找更多的专业老师为更多的烈士画像,以绘画的方式来追忆英烈。

(史宝堂爷爷在看望哥哥)

我们找到的烈士,他们大部分是没有后人的,极个别是有家人和儿女的,他们见到我们都是热泪盈眶。

曾经找到了一位叫史顺堂的烈士,他是山东烟台栖霞的,他的弟弟叫史宝堂,已经84岁高龄了,而且患有心脏病。

爷爷见到我的时候,拉着我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我80多岁了,还能在死之前知道哥哥的消息,下去之后和父母也有交代了。”

因为他的父母在临终之前和他说过很多次,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哥哥的墓地,把他带回家,让一家人团圆。
2020年11月14日,我陪着史宝堂爷爷坐大客车,去山东济南烈士陵园祭拜了他的哥哥。他在哥哥的墓碑前坐了半个多小时,一直坐那儿哭。
两个老人在70多年之后,以这样的方式第一次重逢,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可越是这样,越激发我们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

(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

我们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头,是千千万万的战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是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才换来我们今日的和平,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如花般的生命换取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

希望每一个中国人能彻底了解抗战历史,不要忘记历史,不能原谅日本人犯下的错误。我们也没有权利,替先辈去原谅他们,是他们造成了我们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这3500多万同胞原谅不了他们。

一寸山河一寸血,迄今为止统计到抗战时期阵亡将士有679039名,名单仍在甄别补充中。他们不是一排排的名录,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抵御侵略而筑成的血肉长城。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落后就要挨打。

烈士寻亲三年以来,我和小伙伴儿们先后为300多位爷爷找到了亲属,可这并个结果并不让人满意,因为我们已经晚了很多年了。

如果在五年,甚至十年之前,我们的爷爷辈还在,寻找难度会降低很多,现在去村里边打听,四五十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村里边还有烈士。

随着时光流逝,这些烈士爷爷会被历史掩埋了,再过几年之后就更没有人知道了,所以我们要加快步。

(我在演讲中获奖了)

如果我们这辈人再不去找他们,后辈人可能更没有人去找了,那就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信息了。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带领更多烈士爷爷的回家,圆他们的梦。

他们离开家已经七八十年了,他们应该落叶归根,回到他们的父母身边。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母亲,在大树底下等他们回家,等了他们一辈子,我们不能让老人们心寒。

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寻找烈士亲属的队伍中进来,也让后人知道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把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宣传下去,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

烈士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我们,让我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砥砺前行。

【口述:李小胖

【编辑:玉坪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663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