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各地小区内都出现了不同种类的旧衣回收箱,以此来回收一些用不到的旧衣服,可是这些衣服究竟有何用途以及被送往何处却鲜有人知。
更有不少的声音表示,中国人捐赠的旧衣服送往非洲是个骗局,那这些被回收的衣物究竟在为谁盈利,这些衣服真的可以给到有需要的人吗。
被捐赠的衣物去向
我们所捐赠的衣服不仅只有捐给了国内的一部分贫困地区,而另一部分则是被出口到了非洲的一些贫困地区。
首先对于中国来说,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人民的物质需求也在日益的增加,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中国的另一个问题则是体现在了贫富差距方面,尽管中国致力于脱贫攻坚工作,但是有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问题以及种种原因,依旧无法达到小康水平。
这些衣服在被回收后按照尺码、颜色、材料等进行分类,从而被分发到国内的一部分贫困地区,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尽最大可能得奉献自己的爱心。
但是这毕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现如今社会中,人们的审美以及消费水平正是处于更快的飞速更迭的时代,那个衣服上打补丁的时代离绝大部分人已经几乎是不可能再回去的年代了。
旧衣回收后的处理渠道其实也并非国内捐赠一种,作为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一环,旧衣服的重复利用价值也是很高的。
根据数据调查表明,每一吨旧衣就可以产出将近0.99吨的布料,而这高达99%的回收利用率直观的表示也就是可以节省下约0.8吨的棉花。
这是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国内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具象化表现,因此这样的高回收率和利用率的旧衣回收行业在国内也迅速出现了爆满的态势。
在没有其他途径处理旧衣服之前,中国每年大概会有将近2000吨旧衣被回收处理,但是并没有专业的机构统一进行处理和重复利用。
因此高达90%的旧衣的命运只能交给焚烧场和垃圾场,这些废旧的衣服不仅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也会在焚烧销毁的时候造成空气和环境污染。
但是这些处理方法都只是把衣服当作废品以及奉献爱心的作用,而且旧衣物的处理渠道并不只有在国内,更多的则是把这些二手甚至三手的旧衣物出口到非洲进行二次销售来谋取更多的利润。
中华民族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传承古国,以仁爱之心俯瞰整个世界。中国政府以及许多自发的个人都在积极地向非洲输送救援物资,其中就包括了数不胜数的旧衣物的捐赠。
说是捐赠,其实捐赠的衣物也仅仅不到所有出口旧衣物的两成。这些衣物只能面向那些无法支付购买衣物的人捐赠,他们通常也都无力承担新衣服的费用。
对于那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非洲人,这些衣物还是可以进行正常的售卖,常年流通在非洲底层阶层的市场上的衣物就是回收旧衣物的根本来源。
中非贸易的渊源
中非官方最早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当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在国际上树立正确的形象开始与非洲各国进行了友好的文化贸易接触。
首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着与非洲绝大部分国家相同的命运,那就是被迫被西方列强进行强制侵略和殖民,这让双方都在获得独立之后有不少的顾虑。
再加上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很明显已经触及到了一部分欧美国家的利益,尽管这是在发展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对于某些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早已经把中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中国依旧秉持着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观念,哪怕外界再有什么样的流言蜚语,或者是恶意抹黑,我们依旧坚持不懈的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我国在进入联合国时,便有着这样一句传言:我们能进入联合国常驻席位,甚至可以成为五常之一,这都是非洲兄弟抬我们进去的。
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上,中国与非洲的渊源确实很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曾鼎力相助非洲国家的建设,正是在那时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不光在经济建设以及基建方面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密切,甚至在军事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非洲国家也基本是学习的中国。
而且许多的非洲国家总统以及军事人才大批量的来到中国进修,尤其是对于东非国家,在发展路程上也离不开中国。
而到了近现代,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跻身世界强国行列,这对于非洲国家是一件极其鼓励和值得效仿的事情。
而对于中非友谊的象征来看,最开始的贸易形式仅仅是民间贸易,因为当时的非洲国家还未完全取得独立,因此无法进行正规交易。
但是如今这样的“旧衣”贸易对于中国与非洲来说只是民间贸易的一种,这对于中非双方都是好事。
尽管非洲的发展自从独立以后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相较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来说都还是比较落后的。而非洲的贫困人口数量尽管在减少但是却也还没有人均达到及格线。
从2001年至2015年,中非的双边贸易总额从最初的130亿美元上涨至1880亿美元,而截至2018年,双边贸易额又上升至2041.9亿美元,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中国也是非洲最大的单一双边基础建设融资方。
这样实打实的双方贸易基础发展,非洲与中国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而旧衣服回收流程也是十分井然有序且公平合理的。
毕竟中国成千上万个小区里面回收到的旧衣服简直数不胜数,这些衣服对于中国来说基本没办法全部消化。
如果要捐赠则国内发展在变好,把捐赠给贫困地区的人们的衣服去处也依旧有着数量庞大的旧衣服等着二次利用以及回收重造。
但是这样的生产和处理成本并无法足够让旧衣回收箱得到足够的利益,因此,把这些旧衣进行翻新并且重新让其流通在市场上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旧衣翻新处理并流入非洲市场的过程
当我们的旧衣物随着我们的处理和翻找,最终被我们放进了旧衣物处理回收箱里后则要经过一段烦琐且严密的流程。
首先,捐赠的旧衣物会经过慈善机构的筛选和整理。这些机构设立了专门的捐赠点,接收民众捐赠的旧衣物。
他们将对捐赠的衣物进行初步的筛选和检查,确保衣物的干净和完好无损。然后,这些衣物会被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分配。
在捐赠的旧衣物经过筛选和整理后,它们将进行运输,前往目的地。对于捐赠给非洲的衣物来说,运输的过程可能是漫长而复杂的。
其中需要考虑到运输的时间、距离和成本等因素。同时,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衣物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和污染。
而在到达非洲之后,这些衣服还要经过再一次的处理消毒以及翻新的工作,一部分分发给了那些没有购买能力的贫困地区人民。
而绝大部分则会出现在非洲国家的集市上,市场上,以及各式各样的店铺里面。这些衣服本身就没有制作成本,而运输成本也都是按吨计算,所以几乎不存在不会盈利的情况。
有意思的是,非洲人民身上出现国货品牌,甚至是校服,工作服等都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现如今,这样的利人利己的贸易往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以及行为,更多的便是花几百块钱就能在小区里面安设旧衣回收箱。
并且并非以慈善机构以及国际组织为媒介来处理这些旧衣物,更多是利用漏洞来运输以及贩卖处理这些衣物。
这是一个无本万利的生意,又加之我国政府并未规范过这样的行为以及贸易关系,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扔掉或者捐赠的衣服是捐赠给了有需要的人。
事实也是大差不差,非洲一部分国家和人民确实是需要这样帮助的人,但是其中却被有些人钻了空子,打着慈善的幌子实则是以盈利为目的,可这样也并不违背需要的人的意志。
结语
中国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有如此成就,离不开非洲兄弟的奉献与支持。我国如今繁荣昌盛,自然要为曾经患难与共的非洲尽可能的多一点帮助。
“旧衣”贸易是中非友好往来的贸易关系的一种象征,而中国向来是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国家,这样的行为无疑是雪中送炭。
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对于本就可以为他人做一点有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6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