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80后”老人支援家乡1000万的新闻登上热搜,勤俭老人的善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当记者登门采访的时候,老人家长的摆设却寒酸得令人吃惊。
进入房间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桌子上的漆面都磨平了,屋内家具的平均“服役”时间超过了30年!记者坐在沙发上,沙发甚至都已经露出了里面的“填充物”。如果单纯就家庭环境而言,很难将其与1000万存款联系起来。
两位老人是一对夫妻,都是87岁高龄了。但是这两位老人的身份可不一般,其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丈夫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而妻子更有名了,她是新中国首位女空降兵,也是一名优秀的军医,而且和黄继光是战友,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后来任某师医院副院长等职,正师级离退休干部。退休后依旧退岗不褪色,为群众开展义诊。
两位老人之所以能积累下1000万元的巨款,一方面是老人们长年勤俭节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发表文章获得稿费,也多次获得国家专利并成功转让,从而获得了丰厚的报酬。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000万,但这个积攒的过程,需要放弃的太多太多了。
“我生活的这个家乡帮助了我很多,我心存感激,希望用我的一点点力量回报社会。”本着这个信念,两位老人找到了当地银行,并告知他们自己捐款1000完的想法。一开始银行以为两位老人在开玩笑,因为从简陋的着装上看,不像如此“土豪”的人,而后又以为二老遭遇了诈骗,经过一番确认后,才最终给其办理了手续。
在消息传出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爱心的热潮。许多人纷纷表达对二老的敬佩和钦佩之情。他们认为,二老的善举不仅代表了个人的力量,更代表了整个社会向善的力量。
与此同时,两位老人的善举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赚1000万的人很多,有的甚至能赚到上亿元,但真正能够像二老这样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我们并不是批评那些赚到钱不捐款的人,因为人是自私的,捐款是情分,不捐也不为过。也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选择成全自己,才更能彰显二老的宝贵品质,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这次“奢侈”感动中国。
马旭老人表示,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善举被过多关注,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她认为,通过教育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两位老人的善举是我们社会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他的行为向人们传达了爱心、责任和正能量。他们的光辉榜样不仅是对我们每个人的鞭策,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温暖提醒。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人将加入到关爱社会、奉献社会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6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