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南衡阳的张强,忽然将90岁的老父亲赶出了家门,原因是他怀疑父亲“克”自己,依据居然是一本老黄历。
他这荒唐的举动,导致他的老父亲不得不寄居在亲戚家的柴房中,长达三年之久。期间孤苦无依,艰难度日。
那么,究竟是张强不愿意赡养父亲,还是另有隐情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大儿子患病,怀疑父亲“克”自己
张强把父亲张景芳赶出家门的事情,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村民都觉得难以置信。
因为之前的张强,可是村里有名的孝子。自从他的母亲去世之后,他作为家中长子,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
当时的他才30多岁,身强力壮,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一家人的吃穿用度,他外出打工,省吃俭用,把钱都寄回了家里。
春节回乡,张强喜欢陪在父亲身边,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见儿子孝顺自己,张大爷也是倍感欣慰,逢人就夸养儿子有用,老了享上了儿子的福。
儿孙孝顺,张大爷自然心情愉悦,身体也是健健康康,没病没灾地活到了90岁,成了村里难得的高寿老人。
可就在张大爷安享晚年之际,大儿子张强却出了状况。他先是得了中风,好在送医院及时,没落下后遗症。
可祸不单行,没有多久他又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这种病的凶险,张强心知肚明,他也因此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都说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失去健康的人,精神也随之变得萎靡不振。患病的张强性情大变,变得疑神疑鬼,他甚至产生出一些荒诞的想法,认为自己之所以患病,可能与运程和风水有关。
而就在此时,他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给他送了一本老黄历,拿着上面的东西给他说:“有属相与你犯冲,我掐指一算,正是你的父亲,你俩属相和八字都相克!”
张强仔细一想,他的父亲90岁了,身体比他还好,能吃能睡行动自如;反观自己,才50多岁的年龄,一身是病,药片整把地吃,身体却每况愈下。
想到这些,再加上朋友的指点,张强认定父亲的身体好,就是用他的身体在续命。自己之所以生病,全是被父亲“克”的。
就这样,相信封建迷信的张强,二话不说就将老父亲赶出了家门。
其实,张强看着父亲流泪离开的那一瞬间,心里也很愧疚。但与性命相比,他还是狠下心,咬着牙当起了一个不孝子。
二儿媳跋扈,老父亲寄居柴房
被赶出家门的张大爷,心里虽然悲伤,却没有过多地责怪大儿子,他知道儿子身体患病,想尽孝也是力不从心。再说大儿子已经照顾自己25年,也算是尽了孝道。
尽管张强拒绝赡养的理由太荒唐,但他的老父亲懂得体谅儿子的不易,没有与他计较,而是去了二儿子张贵的家中。
对于父亲的突然到来,张贵勉强接受了。但他的妻子王菊香却心生怨言,认为大哥不与他们商量,便将公爹赶出家门,明摆着是想推卸责任。
可公爹已经来了,面子上还得过得去。于是,他们两口子便腾出一间房,买了一张床,将老父亲安置了下来。
张大爷很高兴,自以为二儿子接纳了自己,也会像大儿子之前一样对他好。可是他住了一阵子,就发现儿子儿媳频繁吵架,儿子经常被儿媳骂得狗血淋头。儿媳强悍跋扈,儿子唯唯诺诺,丝毫不敢反抗。
见此情景,张大爷是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他索性不打招呼就离开了。
无处可去的张大爷来到了弟弟家中,求他收留自己。都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虽说弟弟家的条件不好,却也将柴房打扫干净,让哥哥住了进去。
张大爷这一住就是三年。一位近百岁的老人,生养了四个子女,到头来却落得无人赡养、无家可归、寄住在柴房的境遇,着实令人唏嘘。
这件事被当地村民传得沸沸扬扬,有好心人便找来调解员,帮助张大爷讨回公道。
调解员先找到大儿子张强,希望他能继续赡养老父亲。可他头摇得像拨浪鼓,说什么都不答应。
他把调解员带进自己的屋里,指给桌子的药说:“我身体不好整日吃药,没能力照顾他(父亲)。再说了,他不能进我家里,他克我!”
张强说完,怕调解员不相信,从柜子里拿出自己珍藏的一本老黄历,头头是道地讲解起来。
一旁同来的村干部,当即纠正他这是迷信心理,让他相信科学,不要拿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伤害父子亲情。
虽然张强不赡养父亲的原因很荒唐,但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调解员提议找张大爷的女儿们问一问。
因赡养问题,四子女吵成一锅粥
见到为老父亲的赡养问题,而登门拜访的调解员和村干部,小女儿张丽一脸的委屈。她表示:“不是我不养父亲,而是他的老观念左右了这一切!”
原来,张大爷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只要有儿子在,女儿不养爹和娘。所以他绝不会到女儿家养老。
对于父亲寄居柴房一事,张丽表示:“问题都出在我二哥身上,我大哥身体不好,照顾不了父亲是不争的事实。二哥家经济条件各方面都可以,却嫌弃老父亲,不愿接他回家居住!”
为了解决这件事,调解员决定去张贵的住处。张丽和丈夫以及她的大姐夫,也一起前往。
面对一行人,二儿媳王菊香当即翻脸,声称自己没义务照顾公爹。
“他(张大爷)被大儿子赶出家门的时候,就住在我家里,我们也尽孝了。但他这个人的事情太多,没法住在一起!”
王菊香的一番话,气得张丽与她争吵起来。她的丈夫挥起了拳头,差点就冲了上去,双方剑拔弩张,相互指责。一时间,张贵家里乱成了一锅粥。
调解员和村干部只能给张贵做工作,希望他能接老父亲回家。可他的态度模棱两可,只同意承担一半的赡养费。至于其他,他表示一切还要征求妻子的意见,因为他们家都是妻子在做主。
见事情得不到妥善解决,调解员求助当地司法所,并将张大爷的四个子女都请过去。
在如此正式的场合下,四个子女经过协商,同意签订一份赡养协议:
一是,二儿子张贵负责为父亲提供住所;
二是,大儿子和二儿子共同承担老父亲的生活费;
三是,两个女儿要经常回家看望自己的父亲;
这份赡养协议的签订,使得张大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终于可以从柴房里搬出来,住进了儿子的家。
至于二儿媳会不会给他脸色看?那就另当别论了。至少在村民和村干部的见证下,他被赡养的权利得到了保护,晚年有了着落,生活有了保障。
结语
常言说,观念决定认知,认知改变命运。张强因为身体患病,一改之前的孝子形象,不管不顾地将父亲赶出了家门。其认知左右了他的决定,致使他罔顾父子亲情,做出伤害父亲的事情。
而张大爷的观念更陈旧,即便无处可去,也不想到女儿家养老。父子俩既愚昧无知又顽固不化。好在结局皆大欢喜,在调解员和村干部的调解下,张大爷的晚年有了保障。您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加关注,我们下期见。
秋日生活打卡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63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