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鲁山雕塑被爆出花费750万后,着实让河南地方政府”火“了一把!把河南网友都快忙坏了。近期有爆料称,河南郸城村要求村民每月捐款一块钱,即使是外出打工的人也不能例外。
大队亲自前往村里收取捐款,而打工者可以通过转账或微信捐款。
尽管每人每月只需捐出一块钱,但苍蝇再小也是肉,一千人一个月就是一千块,一万个人就是一万块,要是人再多点,一个月啥也不干都能比很多人一年挣的钱还多,这算盘打的挺好,吃准了不少人不想为了一块钱找麻烦,利用权力开始温水煮青蛙。
美其名曰是慈善捐款,实际上却是新时代的“人头税”,今天他敢收一块钱,明天他就敢收十块钱,今天他收十块钱,明天乡里再收十块钱,后天再收十块钱,层层盘剥无穷无尽,这根本就不是一两块钱的问题,而是开始走向压死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有上过学的都知道,有的三无学校要收课本费,你说你有书不用买,可你不买怎么赚钱,他可能不会拿枪逼着你掏钱,但你只要不买,就等着各种被刁难处罚吧。
当有的村里发出通知时,就不是在问你愿不愿意,而是告诉你自觉准备好钱,如果你不交,那你就是全村的黑名单,人家有的是手段和时间拿捏你。
可你还要维持生活,又没啥大本事,哪能斗得过这些个,唯一能指望的是你比别人都能扛得住,抗到其他人都承受不了剥削,到这个时候才会心甘情愿的团结起来,你才能和他们一起去反抗反击,这是掀桌子的时候也是你唯一有机会翻盘的时候,这个时候千万别手软。
尽管郸城慈善会回应称捐款是自愿的,尚未收取,并且用于本地的环境治理和困难群众救助,但现在的“自愿”到底是不是自愿大家都懂,这样的说法让人很难相信。此事曝光之后,引发了网友热议,郸城县也迅速做出了回应。
官方表示,慈善活动的目的是支持汲冢乡乡村振兴,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可是老百姓打工也交税、抽烟也交税、连买件衣服都交了税,税都是老百姓交的,家乡没建设好还要出去打工。
老百姓年年月月交税,如果这些钱省在自己口袋里,也该足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了,何须一个根本不在乎他人生计的人,去帮村民改善生活,要是有钱,难道自己不会改善自己的生活?
环境治理也好,乡村振兴也好,完全都是政府财政税收的支出的合理范畴,根本不应该搞什么民间募捐,如果这都要募捐那税收的作用是干什么,剥削吗?
现代之所以有资格出台税收政策,最主要原因在于它要积少成多,将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上去。
公共服务本就包括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振兴乡村、提高生活条件,不就是归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吗?那既然百姓已经交过钱了,为什么还要再交一次,到底是振兴乡村还是提高生活水平?
我们的耐性是很高的,不到被逼的无法生存,一般都不会团结搞事情,这本应该是一件有助于国家管理的好事,但却成了从封建王朝到今天所有贪污的帮凶,这样的情况得不到改变,人类的贪婪就会占据上风,层层剥削就会愈演愈烈,直到最终贪污吃的满嘴流油,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一套森林体系放在现代依旧适用,因为别看科技进不了,实际上文明却并没有进步,科技的发达除了提供一些便利之外,更多的或许只是方便了而已,比如以前要一个一个收租,现在发给二维码你自己扫,连跑腿算账的中间商环节都省了。
慈善是一种善行,我们并不反对这样做。
然而,我们反对的是没有明确用途和合理解释的强制摊派行为。近年来,一些将慈善当成生意的人已经让慈善事业的声誉受损,这导致人们很难相信真正有人需要帮助。
该事件曝光后,有关方面紧急叫停了募捐,但如果事情没有曝光,钱已经收集一户户交了上去,后果真的是无法估量的。今天强制捐款合法,明天抢劫也可能合法!我们应该谨慎对待这种“三无产品”性质的强制摊派!
希望这一事件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以慈善之名行剥削之实的关注,进而推动舆论监督和资产透明化,使慈善事业能够更好地服务那些有需要的人。在此过程中,我们应保持冷静和理性,等待调查结果的公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慈善的真正意义得以实现,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6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