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中国网红在非洲被捕全网点赞,华侨对他恨之入骨,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在我国,倡导的“人人平等”并非一句空谈的口号。

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我们有“五湖四海皆兄弟”

我们还有的是“不同的肤色一样的出色,相互尊重不分你我高下”

我们对于种族之间的尊重是秉持着严肃且严谨的态度,但是“娱乐至上”的妖风竟吹到了这个不能被戏耍的领域,对此,会严肃处理。

伪善入侵

这是位于非洲东南部的一个小镇,太阳毒辣,打在土屋的顶上,蒸腾着热气,女人们都在四面通风的草棚下面工作带娃,孩子们也就愉快的玩耍,他们都有着活力又健康的皮肤颜色,正如他们脸上的笑容一样。

远处一辆汽车缓缓驶入车子的后方随之带起了一阵烟尘,在村口处停稳,一个男人提着行李箱,从车上下来想一步一步踩在这炽热的土地之上,双眼打量着这个陌生的村落。收到的也是相同的回应。

正在劳作的女人,正在戏耍的孩子,纷纷投去好奇的目光,在与其中一个当地人交涉了一番之后,男人就在这住下了。

没过几天,村子里传言出现了一个新的“汉语老师”—卢江(化名)

卢江做的是自媒体,每天拿着手机拍来拍去,当镜头对准这些女人的时候,他们还会扭捏,不好意思,但是随着带着口音的蹩脚话夸着她们好看,漂亮,她们又害羞的低下头去继续劳作,对于卢江的行为也就默许了。

晚饭时间,各家户的母亲,开始为家里准备晚饭,勤劳的双手在厨台上挥舞着,铁锅里煮沸的水正在翻腾,女人们快速的把一包粉末状的东西倒到锅里。

拿到勺子来回搅拌,伴随着蒸腾的热气,手指时不时会有灼痛的感觉,但是搅拌不能停下来,她们要连续把粉末里的疙瘩给搅散,那是玉米粉。

她们现在要做的是一种叫做“西玛”的饭,是当地的一种主食,尽管食材十分简单,但是也不太常吃。

有时候男人在回家时会带来一兜一兜的果子,这是他们在路边某一颗树上勾到了,可以给家里吃上几顿。

这些当地人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习俗,记录在了卢江的镜头下,伴随着互联网传到了国内,大家开始对那个非洲神奇的国度,产生好奇,

“他们都吃什么?”“他们平时住哪里?”“他们的孩子几岁上学”“他们都学什么?”“他们会讲中文吗?”这些成了卢江主要的拍摄主题。

刚到非洲,卢江经常拿着手机左拍拍右拍拍,大部分都是拍摄自己感兴趣的事,然后剪辑成视频,以探索他国文化,丰富我国眼界为初心进行的摄制。

但是自媒体是一个更新,迭代十分快速的行业,也是一个不断在娱乐化下潜的职业。慢慢的卢江已经没有可拍的话题,也并没有什么流量了。

对于自媒体人而言,流量至上娱乐至上,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至上,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小朋友入镜,以他所能理解的所有汉语,蹩脚的说了一句“你好”引发了卢江的灵感。

他可以教这些小孩子去讲汉语拍摄视频,以这种猎奇的方式,用来赚人眼球。说干就干,小镇上一位新的“汉语老师”就这样出现。

“卢叔叔对我们特别好,教我们外国话,还给我们发糖吃”最开始这些孩子每天放学之后第一时间就冲到了卢江的小屋,争先恐后地去请求出镜。

因为这样,卢江会给他们糖果吃,而要做的,只是在镜头面前,卢江说一句,什么他们学一句什么就行。

他们把这些告诉家里人时,他们的家长并没有在意,当这些女人们只知道,是那个曾经夸过自己漂亮的中国男人在教孩子们讲中文,对于这一点他们并不反对。

但是随着卢江对于孩子们的诱惑越来越大,有些孩子甚至辍学去找卢江玩,只为能够求得一个出镜的机会,这一点引起了各大家长的反对,和全世界的父母一样,影响自家孩子学习的任何东西都被认为是阻碍。

当然卢江也做了保证,坚决的表示不会让孩子逃课教授。他的“中文课”只设置在课余时间。

“卢老师,今天打了我”一个小女孩捂着他的脸颊,巧克力肤色里透着一抹暗红。“就因为我不愿意讲,他今天教我的话,我觉得那些话很不友善”

小女孩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以及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意识到了,所谓的卢老师教给他们的这些汉语,带有侮辱性质,就拒绝去说,并且还向朋友们普及,但是没有人听他的,到卢江老师听到之后,更是震怒的给了他一巴掌。

但是这件事很快就被卢江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和他们的家长进行了和解,事情也不了了之,视频也这么录制着。

那他录制的到底是什么呢?直接镜头面前一个个天真无邪的笑脸,张嘴,蹦出带有强烈口音的拗口的汉语,仔细辨别之下,不难发现,那些带有的歧视以及侮辱性,都从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口中流露出来。

卢江会把这些视频发送到网站上,会有很多人喜欢看这种,低俗的,带有强烈歧视的视频。

除此之外,还会有私人账号联系卢江,请他找一个孩子说一些固定的话语,他愿意付钱。

就这样的一个产业链条下,卢江赚得盆满铂满,而他给孩子们的奖励,有时候是一句鼓励,有时候是一颗糖。

当视频被流露出来,引起大众的注意时,BBC的一位女记者同样也注意到了他,实地探访的村落中,与当地人合伙套出了卢江目前正在做的一些不法之事的证据,将其逮捕。

“你是怎么能教他们说出口的?他们都还是个孩子”女记者痛斥庐江的行为“将来他们长大了,会想起那些曾经自己说过的话,他们该怎么去正视中文?你是在给你们的国家抹黑”

如此铿锵有力的发言,一字一句击打到卢江的心里,他只是为了流量,为了更多的收入,却不曾想到掀起了轩然大波。

当国人知道了卢江的作为时,没有一个人为他发声,他不值得为他发声,他以他一己之力,影响了我们长久以来的和平外交。

善良仍在

但是走出国门踏入非洲地界的,都是为了以赚钱为目的吗?

都是那么不齿的,给自己国家抹黑了吗?

当然不是,依旧有很多值得我们看到的,值得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都看到的事,是那蹲在土地里的孙海(化名),和站在讲台上的王嫦(化名)。

2004年,他也是只身踏入了这个滚烫的土地,作为农业系种子专业的高材生,望着一望无际的干枯土地,他下定决心,他要让这光秃秃的土地上铺满绿色,结满米粒。

他就是让非洲80多万人吃上大米的中国小伙子孙海(化名)

2006年,在非洲一处土地上,寥寥无几的有处嫩芽,就在这片田地的不远处,一群黄皮肤和黑皮肤的青年小伙,正趴在地上,屏气凝神的等待时机,在他们眼前是豆大的蚂蚁.

正在成群结队地搬着一个又一个的种子,往他们的大本营去,他们的大本营已经被刨开,挖了地下一米五左右,他们看准时机再抓“蚁后”。

耐心地等待着,汗珠一滴滴的打在沙子上,“抓到了!”以后在那黝黑的手掌中挣扎着。

众人开心的跳了起来,又解决了他们的一大难题,他们种出水稻踏出了一大步。其实在两年前,这两拨人还是针锋相对的.

也是在这块土地上,非洲的村民们还是拿着武器,要驱赶孙海一众人走,原因很简单,他们以为孙海是来抢占土地的,对于霸占他们领土的人,一向怒视。

但是孙海连忙解释,他是中国人,带领的是一个团队,目的是在非洲的土地上种出优秀的水稻。

虽然在非洲也有可以成功培育的水稻,但是产量堪忧。通过协商,孙海愿意免费的去进行实验培育,土地上结出的粮食,会教给当地人解决当地人粮食困难的问题。

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与渔,在培育新型水稻的过程中,不仅有非洲民众的鼎力相助,双方也相互扶持,共同为一个目标前进,孙海也大方的将技术交给了非洲村民,让他们能够养育出足产的水稻品种。

干涸的土地被绿色占据,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众人的脸上,他也给非洲人带去了粮食,带去了技术,带去了我国的大爱。

足以饱腹之后我,精神也要充沛。

“那可是 ‘北非珍珠啊’去非洲做志愿者一直是我的梦想。”王嫦(化名)说着说着脸上就扬起了笑容。不同于一些人一听到“非洲”满是恐惧和避之不及,王嫦听到之后只会感慨那是一个同样美丽的国家。

在AIESEC中,她一直都是最积极的那个,当她终于被选上去非洲支教的时候,她开心的像个孩子,随后就赶紧稳了下来,她即将成为一名老师了。

王嫦还是一名大学生,在进入这个组织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为我国做贡献,当听到非洲需要支教的时候,她就毅然决然地冲到了前线去,那不是戏耍不是儿戏。

是带着艰巨的任务,和我国浓厚的文化。严酷的环境,炽热的太阳灼烧着大地,王嫦的皮肤被晒伤,汗珠滑落,蛰的生疼。

但是看着一个个扬起的小脸蛋,那明亮的眼睛里是求知的渴望,当他们在本子上写下一笔一划,一个字母。

一个汉字时,拿着本子冲到她面前,扬起小脸蛋求夸奖的时候,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给这些孩子带去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希望,更多的还是两国之间的和平理念,以及我们的大国文化。

支教期间,他们筹划艺术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就这样展现在非洲大众人的眼前“我那时候真的特别骄傲,拿起筷子的手都在抖,平时拿了几百万遍,那时候就是不一样”后来一位支教学生说。

那时候爱国情感达到顶峰,那是属于我们国家的骄傲。

何为尊重

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被他人尊重。踏出国门之后,我们身上肩负的并非是我们个人,代表的还有背后的国家,一言一行皆被注视被象征。

同样的在国外,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也骤然强烈,我们的背后是国家,我们的一言一行也代表着国家,像是站在非洲讲台上的王嫦,或者是俯身投入土地的孙海,出国之后他们身上带着我大国的博爱。

谨记对其他种族保持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6159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