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她是毛主席的女儿,为河北洪灾捐款一万元,却被人质疑捐的太少

任何事情都不能看表象,就认为事情有内涵。大众认知不代表真实情况,不要随意指责一个好人,让事情变质。理性看待事情全部来龙去脉,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对于当今信息化时代,精准判定尤为难得。

前段时间台风“杜苏芮”登陆,造成中国部分地区受灾情况。其中河北情况比较严峻,国家也在加大力度救援。社会各界人士也是有钱出钱,没有钱就出力,各尽自己所能,为灾区献力。天灾无情人有情,灾难并不可怕,人定胜天。

在捐款过程中,李讷捐款一万元,却被人质疑捐少了。这还是什么情况?捐款只是自己的心意。不能因为曾经的身份,就让人捐到一定份额,才算达标。何况不了解本人实际情况,就不要随意怀疑与否定。

李讷的温情时光

李讷是江青唯一的女儿,也是陪伴毛主席时间最长的女儿。她于1940年,出生在延安。在毛主席的子女中,她无疑是最幸运的孩子。伟人对自己的子女有愧疚之心,为革命和事业导致早期子女分离,不知道下落。

唯有李敏这个女儿还幸存,也不常在身边。所以李讷的出生给主席带来为父的亲切感与温情,加强对这个陪伴自己身边的女儿照顾。父女俩成为玩伴与朋友,她称呼父亲为“小爸爸”,而主席则称呼自己的宝贝女儿为“大娃娃”。

孩童时期是李讷最开心的时光,由父亲陪伴,母亲照顾,享受完整的家庭教育与关爱。相比于不知道其他下落的哥哥姐姐而言,她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比起姐姐李敏而言,她也是能够陪伴主身边席时间最长的孩子。

同样主席不仅照顾小李讷的生活,还对她进行良好教育,培养这个女儿成才。在父亲的教导与言传身教下,让李讷养成吃苦耐劳,谦卑恭敬的性格。加之本身受父亲影响,也爱读诗歌古籍。

她性格内向,又因为身份特殊,导致朋友很少,显得孤独。即使她按照父亲要求,以普通人身份读书,也难以找到真正可以交心的朋友。这让伟人很担心,毕竟女儿岁数不小。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十分少见。

情感路上的波折

1970年,李讷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先去江西干校历练一番后,熟悉情况后,直接下基层贫困区工作。常年干苦活累活,让身体虚弱的她不堪重负。也为她身体不好埋下伏笔,一直影响后半生。

即使环境艰苦,她也没有抱怨,更没有因为身份特殊搞优待。这就是伟人的后代,不搞特权,坚持一线受苦,也是那一代人的赤诚之心。在此时她遇到人生的第一个婚姻对象,彼此是初恋状态。

只是这段感情并不长久,因为当初只是美好一面的吸引。婚姻生活磨合时,出现更多问题。不仅身份见识有差别,感情观、价值观、还有其他方面都有难以调和的裂痕。最终实在沟通不下去,她选择离婚。

带着自己的孩子会北京生活,因为孩子存在才是她最后的精神寄托。随后的情况出现变故,母亲与父亲先后离去,给她很大的刺激。那时一段让她煎熬的时间,好在有孩子,才能支撑下去。

作为单亲妈妈,生活压力很大。作为基层工人,收入有限。不得不紧着过日子,还得为自己治病。有时为省钱,不得不精打细算,甚至省吃俭用。这样的坚苦日子,直到惊人介绍王景清之后,才开始稳定下来。

平淡的退休生活

二人婚后生活才开始平定,一直干到退休年限。她的生活很普通,没有任何精彩的地方,跟普通人没有区别。也是依靠退休金而活,其他方面没有收入来源。当知道河北遭洪灾时,她奉献自己的能量去支援灾区。

这一万元就是自己最大的能量,也是能够节省出来的极限。她还要吃药维持自己的病情,也是早年下乡捞下的病根。诚意最珍贵,有心最难得,老人一生艰苦。在灾区需要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已经是很好的榜样。不要过度为难,也要了解实际情况后,再说捐得多还是少。

李讷的一生儿时很幸福,工作时很艰辛,晚年很安稳。对于她而言,父亲的教诲与品德被其牢牢记住,养成良好的品性。情感经历有波折,但终归是遇到良人到老。她没有享受任何特权,一生清贫不抱怨,让我们看到伟人的家教与品德涵养。

捐款是量力而行,情况不同就不要妄加猜测。可能有人捐款很多,但对于他而言仅仅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有的人看似捐款少,其实可能是她的全部。诚意与良心才是根本,信义无价。为这位伟人后代点赞,是新时代楷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611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