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在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杨震发表致辞。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开创性的工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步伐坚持,成效显著。
杨震表示,中国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2022年经济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服务总产量、制造业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实现了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力推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依法治污,保护生态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过去十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6.6%的GDP增长。单位GDP的能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下降26.2%和34.4%。植树造林的面积约占全球的1/4,光电、光伏、水电装机均处于世界首位,初步实现了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的根本转变目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
杨震在致辞中称,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做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围绕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努力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建设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建立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和重要引领者。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在致辞中,杨震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发出倡议:一是聚力理念引领,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水平的保护塑造发展的强大动能,以高质量的发展筑牢保护的坚实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二是聚力产业升级,着力在优化经济结构上实现新突破。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严控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盲目发展,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业集群,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能耗碳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绿色转型调整优化,不断抢抓新机遇、开辟新赛道、赢得新优势。
三是聚力深化改革,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财政、金融、科技等配套措施,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组合拳,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崇尚绿色、注重环保成为文明新风尚。
四是聚力国际合作,着力在互利共赢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同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与各国深化技术、人才、项目的交流,为全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记者:王倩摄影:张文龙校对:杨荷放编辑:邢志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5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