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老百姓开始拒绝!捐款、献血、帮人、消费、生娃都不愿意,为什么

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是中华民俗的传统美德,可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美德却好像“变质了”,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这样做。

不仅仅如此,就连国家政府提出的政策也不再去积极响应,比如放开二胎三胎后,大家还是不愿意生育。

这个社会好像得病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01.不愿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论是多年前的地震,还是不久之前的疫情和水灾,社会各界都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然而,随着捐款明细的被公开,不少人发现,有人打着捐款的名号作秀,实则根本没捐款,有人怀疑捐出去的钱财物品并没有被用到正处。

不仅如此,还有极少部分人编排虚假的身份或事情,利用网络博取同情,诱导人们捐款。

这是在大是大非上,而在一些扶人、下水救人的事情上,有人因为扶摔倒的老人被讹钱,有人下水救人后反被受害者亲属索要医药费。

类似的事情发生太多次,人们的善意被过度消耗,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反而让大家担惊受怕,在这种情况下,愿意去这样的做的人就少了很多。

这里单独将献血拿了出来,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大学时,和舍友一起到献血车献血,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就只想献200cc,可当护士得知后,一个劲儿地说我年轻,劝我献400cc。

遭到我拒绝后,很明显地感觉到护士对我的态度变得十分冷淡,仿佛我献血还献出罪过一样。之后,我也有过献血,但没有发生同样的事情。

另外,大家都知道,有献血证的人在需要输血时会有一定的优待,可在之前,我妈做手术需要输血,我拿出献血证,结果被告知需要3个月内献过血才可以享受优待。

从那之后,我再也不去献血。

02.不愿意生育和消费

首先是生育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2022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新生儿数量已经连续6年下降,分别是6.8%和956万。

相对应的,2022年登记结婚的仅有683万对,这是民政部自从1986年公布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如果想要问不想结婚、不敢生育的原因,我认为只有一个,那就是没钱。

现在的生活压力巨大,想要结婚,房子已经属于标配,是刚需,付个几十万的首付,然后贷款背上几十年的房贷,仅仅这一点,就很大程度上限制年轻人结婚和生育。

当然,经济压力可不仅仅是这一点,将孩子抚养成人的整个过程又是一条花钱路。

根据中国智库育娲人口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在我国,一个孩子抚养到成人要花费近50万,培养到大学毕业则是63万。

在重重经济压力下,结婚和生育都是一件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很多年轻人没有这个经济实力,最后只能将结婚生育的计划往后放。

不愿意消费其实更容易理解,车贷房贷都要还,孩子的兴趣班补习班也不能停。

仅仅是这两项就要花掉一对夫妻大半的工资,再加上生活中其他的开销,压力就更大了。

对很大一部分人而言,能维持收支平衡就是件不错的事情,如果想要再存些钱,那真的就要能省就省。

03.如何改善现状

社会现状逼得老百姓不得不去拒绝,而互联网的存在让更多老百姓看到“真相”,进而加剧这种情况。想要缓解很难,但却并不是不可以。

首先,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对于捐款的信息要公开透明。这样才会让打消老百姓的疑虑,也不会让老百姓的善意被人利用,流向他处。

其次,对于讹人这种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情不能姑息,更不能模棱两可,没责任就是没责任。当年那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仍然浮现在耳边,其中的是非对错大家众说纷纭,别让大众寒了心。

另外,在减轻经济压力一事上也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想让房价猛然下跌不太现实,但可以从其他方面下手,比如减少贷款利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04.写在最后

“因为心寒了,因为没好处,还得给自己招灾,最后总结:没人给好人撑腰,好人难做,好人成本太高。”

“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对人压力山大呀。”

网友的两句话其实就对文章最好的总结,我们需要一个有温度、有正能量的社会,也迫切的想要减轻负担,而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别让好人寒了心,别让经济负担彻底压垮年轻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5639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