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明白一个问题:为何要一边喊着振兴乡村教育的口号,一边限定农村一线教师职称评选的名额,甚至放任农村优秀教师向县城、市区流动?这么做能否实现“振兴乡村教育”的宏伟目标?这样做是不是能快速实现传说中的“教育均衡”?
“乡村教育会不会振兴我不知道,教育会不会均衡我也不清楚,但是县城、市区的那些套房还没‘消化’完,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农村家长去县城或者市区买学区房,不撤并推倒农村学校,如何把县城的房产经济‘盘活’起来?”一位房产领域大佬的话或许有点偏激,但还是有点道理的。
乡村教师想评职称,是怎么限定职数的?如果只是限定副高级职称或者正高级职称,估计没几个乡村教师会心生愤懑。但是,一些乡村学校限定中级职称的评聘,比如你是乡村教师,不管你有天大的本事、拥有多长的教龄也不能评中级职称,因为你所在的乡镇没有中级职称评聘的名额。
你想评上中级职称,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去学生人数更多一些的地方任教,比如去县城学校任教,你才会在职称评选方面拥有更多的机会。你可能会抱怨,当个乡村教师,从教二三十年都评不上中级职称,而且评不上的客观原因并不是你教学能力烂到渣,而是你所在的“庙”“香火”不够旺盛——学生人数不够多,就问你服不服?你会不会瞬间产生如同“妊娠反应”般的胃部极度不适?
如果限定职称评聘名额恶心的是一线乡村年轻教师,那么想方设法搞垮乡村教育、撤并人数不够多的乡村学校,恶心的对象就绝对是农村地区大部分经济水平一般的老百姓了。农村学校是怎么被撤并的?同行的朋友曾听过这么一段特别有“内涵”的对话——
“xxx学校,一所学校的人数才一百人左右,这种山沟沟里的学校早就该撤掉了!这是典型的浪费教育资源!”
“怎么撤?学校只要有一个学生,不是都不应该撤掉吗?更何况还有上百人的学生集中在这所学校。”
“撤一所学校还不简单?把这所学校负责任的、业务能力还可以的老师调出去,调出去的老师优先评上职称,不想出去就不给他们排课!然后再把xxx、xxx这样的歪瓜裂枣安排到这所学校里去任教,实在不行再想办法一个个动员这所学校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去xxx学校去,这所学校能垂死挣扎个两三年算我输!”
......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听起来很美,说出来气势磅礴,但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又能剩下多少?有人说,“把学校办到老百姓家门口”现在逐渐完成“转型”,那就是“把学校办到开发商的小区里”,这样县城的套房就能套牢每一个想让孩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家长,一旦这种现状变成一种无法改变的趋势,那些原本并不想在县城买房的农村家长,到时候是不是也会加入房奴大军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5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