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体制内干部天天坐办公室,为什么还天天喊累?

近日,与几位体制内干部进行交流,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如今担任干部的日常生活确实异常繁忙,一天到晚都被琐碎事务填满,会议接踵而至,文件堆积如山,各种任务交织在一起,着实应接不暇。

这种感受引起了体制内干部广泛共鸣,那么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一位在市政府担任副秘书长的朋友,在协助常务副市长工作时,透露了他的疲惫之感。

他指出,常务副市长每天参与的会议从三五个不等,甚至多达十个。他们需要协调安排各种事务,着实令人感到身体不堪重负。在当今社会,许多干部纷纷加入到“5+2、白+黑”的工作节奏中,日以继夜地工作。

尤其是一些重要单位的领导,白天忙于参加各类会议、陪同领导调研,晚上才得以抽出时间处理单位的工作。这种高强度工作,常常需要加班至深夜,导致周末几乎无法休息。长期以往,难免产生身心疲惫的感觉。

而造成现代干部频频喊累的原因,既与地方间竞争激烈的现实形势密切相关,也与过多的形式主义因素不无关系。除了对外在环境的压迫,一些内在因素也在逐步恶化。

第一,会议的频繁召开成为一大负担。尤其是视频会议的兴起,从省级一路开到县乡,层层召开讲话贯彻的会议,导致会议成为无法避免的工作内容,极大地消耗了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材料的过多成为一种累赘。各类工作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撑,从会议材料到各种汇报材料,不断地整理、上报各类材料成为干部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还要与时俱进,使用现在流行的PPT来汇报。

第三,工作留痕成为一项繁琐任务。不仅仅是要留下各类学习、下沉、志愿服务、创文党建等活动的留痕,还有责任清单的填写、表格的提交,以及各种形式的证明材料,以应对各类考核和检查。

第四,群组的频繁增多也成为负担。各种工作群、学习群、支部群、社区群等无一例外地增加了干部的信息接收量,需要不断地应对各类指令和信息。

第五,检查的压力也逐渐上升。考核、检查、督办等层出不穷,干部需要不断地整理工作、准备材料,以回应上级的要求。

形式主义泛滥的背后,很大程度上与一些干部政绩观的扭曲有关。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一些干部为了追求政绩,往往会采取短期行为,盲目提出口号,将一些短期行为视为政绩,忽略了长远发展和经济规律。

此外,一些干部迫于上级压力,会将任务责任下放到基层,却不愿放权下去,反而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同时,一些虚假工作的制造,也让干部感到疲于奔命。

这样什么是个头呢?

我只能说,这里面是个围城。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537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