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献血车停留在街头,可是现场冷清萧条,鲜有人上前献血。
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传统公益事业的担忧。
我们曾经作为志愿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踊跃献血。那么,如今民众都不愿意献血了,这其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图1
献血的意义
要探讨民众为何不再积极献血,首先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献血的重要意义。献血是一项卓越的公益事业,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都息息相关。
在发生事故、进行大型手术或者发生疫情的特殊时期,血库的血液储备直接影响着伤者能否获救。可以说,每一次献血都可能拯救一个生命。
同时,定期无偿献血也能够促进我们自身健康。
适量献血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和造血功能的加强,还能够帮助及时地滤除衰老和坏死的红细胞。
因此,献血被称为“静脉锻炼”,不仅无害,反而对身体有益。
医学研究表明,定期献血可以刺激骨髓造血,促进人体免疫力提高。
此外,献血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它彰显着我们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也是我们实现人与人之间互助的一种重要方式。
图2
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必须要有足够的血液储备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当我们的亲人好友需要输血时,充足的血液储备就意味着救命的希望。
可以说,献血事业与我们每个人的福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关系着生命,更关系着道德与荣誉。
在中华民族“见死不救是可耻的”的伦理价值引导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献血这一社会责任。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全面推行无偿献血。在那个匮乏的年代,无偿献血的发展堪称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批批热心群众自觉地走进血站,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出来,书写了一段令人钦佩的社会公益传奇。
那么,人们为何今非昔比,不再像从前那样积极踊跃地献血呢?
图3
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人们变得“冷漠”。相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对策重新燃起民众的献血热情。
民众不愿献血的原因
导致民众不再积极献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献血流程不规范,献血者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些献血点存在抽血量不合理的情况,比如抽取过多血液导致献血者头晕目眩。
也有献血点在没有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增加抽血量,给献血者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有的医院无法兑现向献血者承诺的免费输血等优惠政策,无法使用献血证免费取血,这让民众感到被欺骗,从而不愿再次献血。
献血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部分献血点条件简陋,采血环境不够 无菌,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图4
一些使用已过期的采血设备和效果不佳的消毒方法,无法确保采血针头的可靠性,也让民众担心自己受到感染。
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现有的献血激励机制存在空洞化倾向,仅仅依靠道德感召和义务观念很难持续推动更多人献血。
相比其他公益活动,献血的公众认可度和荣誉感还有待加强。缺乏积分奖励等物质激励措施也削弱了民众的参与动力。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民众对于献血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认知不足。
网络上大量不实信息增加了献血的疑虑,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辟谣。同时,缺乏针对青少年的献血教育也限制了后继力量的培养。
外来人口对本地认同感缺失。大量外来打工人员对现居城市没有足够认同感,不会自发参与本地的公益活动,也不会主动去献血。
图5
部分人存在利己心理。一些人认为献血对自己并无直接好处,甚至担心献血后会出现头晕目眩影响正常工作,导致收入下降。还有人认为献血抽走了自己的血会伤身体,存在一定抵触情绪。
导致民众不愿献血的原因既有制度方面的不足,也与民众的认知偏差和观念局限相关。这需要通过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提供激励等系统性地进行改善,才能重新燃起民众的献血热情。
重拾献血热情的对策
面对民众献血热情下降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全面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重燃民众的献血热情。
完善相关法规,规范献血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抽血标准和数量,保障每次抽血量不超过安全范围。
实施献血者同意书制度,未得到本人同意不得增加抽血量。建立跨医院血液管理的联网机制,实现献血证在各大医院共享使用,确保献血者权益。
图6
提升献血条件,杜绝安全隐患。统一献血点器械设备的选用标准,定期更换采血针管。设置独立消毒区与采血区,配备空气消毒设备,保证区域 无菌。
采取一人一针一管的采血方式,杜绝重复使用造成的交叉感染
建立吸引人的激励措施。设立献血积分奖励机制,积分可兑换日用品或优惠券。开展表彰奖励,向积极献血者颁发证书或奖杯,提升献血荣誉感。
广泛宣传表彰献血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氛围。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传播专业知识,解读医学检查结果,消除对健康影响的疑虑。
面向大众及青少年系统地宣传献血意义,培养社会公德和奉献意识。
建立献血科普周活动,提升社会关注度。
创新举措融入外来人口。在外来人口密集的社区设置献血点,发放外语宣传单,提供翻译志愿者。统一本地语言的献血志愿服务热线,主动为外来人员解答问题。
图7
邀请外来代表参与发起献血公益活动,增强城市认同感。
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党员干部、社会名流要自觉踊跃捐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调动志愿者营造献血活动氛围,扩大参与面。向成功献血者发送节日祝福,营造善的正能量。
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采取务实举措,就一定能够重建人们献血的热情,让献血成为一种光荣和自豪,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
呼吁与期待
无偿献血是人道主义的精神标志,更是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担当。作为社会公民,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重视和参与到这一公益事业中来。
号召每一位健康的成年人自觉地到血站或献血车上献血。参与献血不仅是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也能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加分。
定期献血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提高,对延缓衰老也有积极意义。
图8
呼吁各大医院和献血机构要倾听民意,完善献血服务管理,真正做到保障献血者的合法权益。
要创建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规范操作流程,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保证献血者权益不受侵犯。
号召广大志愿者发挥自身的公益魅力,积极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活动。
要以贴近民众的语言消除部分人对献血的疑虑,传递献血的社会意义,让更多人认识到参与献血的意义所在。
也呼吁青少年学生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担当,发扬关爱他人的精神。
希望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献血知识,将来成为献血的生力军。学校也应开设相关公益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衷心期待全民无偿献血成为社会的新风尚。这不仅能汇聚起民众的正能量,也能让献血的温暖融化每一颗心。
它既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也是人文关怀的真诚体现。
图9
尾声
看到如今献血热情不再高涨,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无偿献血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一批批年轻人挽起袖子奔向献血车,将热血和爱心奉献出来。那是一个浸透奉献精神的年代,每个人都把献血视为一种荣誉和责任。
时过境迁,今日社会生活节奏快,利益关系复杂,献血这件小事也变得不再那么简单。
然而,生命的本质美好与宝贵从未改变。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一点温暖还存在,只要社会各界继续努力,无偿献血必将重拾昔日的盛况。
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无偿献血能再次焕发出生命的蓬勃之力,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
图10
当献血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自发行为时,我们才能感受到这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它不只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焕发新的活力的献血事业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温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5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