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下雨了,下大暴雨了,我在这儿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
当降雨线转移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当地人发出了这样的惊叹,这片沙漠是出了名的干旱之地,降雨量极少。
但由于日照充裕,所以蒸发量极大,长时间保持入不敷出的状态,让这里沙漠面积辽阔,植被生存概率极低。
谁能想到,毋庸置疑的干旱之乡,有一天也会被大暴雨的问题所困扰。
气候的异常变化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大量改变,也直接影响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
有人认为,天降大雨,这是沙漠久旱逢甘霖。
也有人认为,这是极端天气,是灾难来临的前兆。
当地人从未见到的大暴雨,对沙漠来说是福祉还是灾祸?异常天气状况,还出现在了哪些地方?
沙漠之泉,令人意外
2022年下半年,有学术团队前往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地质情况,并在当地拍下了几张让人匪夷所思的照片。
只见照片上,本该层层叠叠密布沙漠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汪又一汪的小小湖泊。
水资源在沙漠地带非常罕见,因此照片刚刚公布时,有人甚至质疑这是P出来的湖泊。
专家团队连忙解释,照片拍摄的场景全部都为沙漠实景,不存在任何一点人工制作的痕迹。
看到这样的回应,有人甚至想亲自去沙漠一探究竟。
在网络平台上讨论不断时,有人想到了2021年9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大暴雨,或许正是这次降雨,让当地的地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当时,受到气候环流、降雨线位置移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沙漠地带突降暴雨,让所有工人措手不及。
这里分布着大量的油田,因此许多石油工人当时正在此处作业,而且他们的开采设施也全都暴露在天幕之下。
暴雨引发了极其严重的洪涝灾害,汹涌而至的洪水使得大量开采设备被损毁,也让目睹了全部过程的开采工人惊掉下巴。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已经在这片沙漠工作了接近二十年,在这么长的工作生涯中,他从来没有见过沙漠发洪水。
如今两年的时间过去,提起2021年的那场大雨,许多工人还是记忆犹新。
不止工人,当地的老百姓也是迷茫无措。
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干燥的地方,“节约用水”四个字已经成为了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生活原则。
夏天的高温和干旱,也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他们练就了忍受干旱的能力,却没想到有朝一日,竟然能亲眼见到大暴雨。
一群小半辈子没淋过雨的本地人,家中可能连雨伞都没有,他们就那样直冲冲的闯入雨幕当中,享受着上天降下来的甘霖。
而位于西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今年同样受到了降雨的影响。
和2021年相差并不太大的大暴雨,再一次从沙漠上方降临,接连不断的水幕让湖泊面积越来越大,也让沙漠的干旱程度有着明显的减轻。
不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沙漠当中还存在着另一个非常严重的地质问题,那就是水土流失。
众所周知,水土流失和一个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当植被覆盖程度越高时,水土流失就越不容易发生,因为植物根部具有抓住土壤的作用,可以让土壤之间的联结更加坚固。
多年来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一直试图在沙漠区域内种植植被,防风固沙,但是收效并不理想。
自然环境的先天局限性,决定了植被无法在沙漠上大片存活。
如果说2021年的暴雨让塔克拉玛干的当地人感到惊喜的话,那么今年的暴雨,就让他们对地区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降雨量越大,沙漠上的水土流失情况就越严重。
如果每年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那么总有一天,沙漠地貌会被完全破坏,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也将荡然无存。
突然降临的大暴雨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来说到底是福祉还是灾难,这一点,不仅当地的老百姓无法回答,其他人同样无法回答。
各执一词,保护环境
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暴雨情况,有人认为,这或许是上天带来的地区发展机会。
干旱一直是沙漠地带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它不仅会限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会使民众生活举步维艰。
沙漠的的确是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但像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样的“死亡中心”,既无法发挥经济价值,又没有办法被建设成旅游胜地。
因此许多人认为,这是对资源的浪费。
如果这里因为暴雨而出现湖泊,进而形成绿洲,那人们就可以抓住机会种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现象,让沙漠具备转型的条件。
沙漠强降雨,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全国各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导致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全球气温上涨,这也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气温上涨会带来南北两极冰川的融化,这会间接影响内陆国家的水循环体系。
有人可能觉得,中国西北部属于完全闭塞的内陆环境,与南北两极的冰川相隔甚远,与海洋的距离也并不算短,怎么可能轻易受到冰川融化的影响呢?
可实际上,我们应当把整个地球当做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来看待。
不管是气温上升还是冰川融化,又或者是大洋洋流的急速变化,都有可能带来临海国家和内陆国家整个生态循环系统的转变。
其次,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也会导致气候环流出现变化。
热岛效应,指的是因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城市内部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气温呈现异常上升的趋势。
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内循环的速度与循环方向发生改变,也会导致城市地区与郊区的气候循环系统被破坏。
所以哪怕塔克拉玛干沙漠并不是城市地带,它的气候也会受到城市工业发展的影响。
另外,谈到今年发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强降雨,那就不得不提到威力极其巨大的台风。
台风虽然在东南沿海和东部沿海城市横行霸道,但它造成的伤害范围却不仅仅局限在沿海地带。
如果台风的风力过强、辐射范围过大,那即便是山脉也没有办法完全消除它带来的影响。
所以塔克拉玛干的强降雨,与今年令人闻之色变的台风也有一定关系。
总体而言,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与人类过度的活动有着很大关系。
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反而还会导致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反噬。
异常天气,引人深思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暴雨和洪灾,都是异常天气造成的异常现象,除了这里,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受到了异常天气的困扰。
比如异常高温,今年的南极和北极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这个温度出现在南极圈,是十分骇人听闻的。
南极圈分布着大量的冰川,其基本气温稳定在零度以下,有时气温会发生波动,略有上升,但总归不会超出零度太多。
一旦冰川融化,病毒则极有可能通过海洋运动而流入世界各个国家,从而引起大规模的浩劫。
无独有偶,今年6月,西伯利亚的一个小镇也出现了38度的可怕高温。
这就意味着,北极有可能面临与南极同样的情况,地球的两端,都在向我们发出警告。
今年夏天,位于南半球的秘鲁也出现了极端天气。
厄尔尼诺现象给这里带来了持续较长时间的干旱,让秘鲁的农业生产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
不仅如此,秘鲁作为著名的旅游国家,其旅游资源也受到冲击,旅游业一度停滞不前。
号称中东最安静国家的约旦,今年也出现了状况。
暴雨、极端高温、沙尘暴、山体崩塌等种种问题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约旦民众连家门也无法走出去,国内受灾区域的生产部门几乎已经完全停止工作。
极端天气已经严重影响了各国民众的正常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
结语
塔克拉玛干沙漠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暴雨,引发了人们对异常气候状况的讨论。
在天灾面前,世界各国民众将紧紧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灾难和挑战。保护生态,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所有人共同的使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5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