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详情】
见义勇为本来就是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情,然而几天前,在刘女士身上发生的那件事却着实让人气愤。
本来自己就是着急救人,却不想被有心人揪住细节不放,那么在刘女士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发那天刘女士和家人一起来海滩玩耍,阳光倾洒在金色沙滩上,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带来丝丝凉意。海滨浴场上,游客们或躺或坐,享受着夏日的慵懒。
就在这平静的一刻,突然有人尖叫,众人的目光迅速转向声源,只见一个男子在海中挣扎,似乎是他的腿被海藻缠住了。
此时水面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浪花,每次他都似乎快被拖下水去。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震惊了,有的人开始拨打求救电话,还有的人大声呼叫身边的人前去救援。
在这关键时刻,一名身着比基尼的年轻女子,冲出人群,疾速向落水者跑去。
当她游到男子身边时,用尽全力将其从海藻中拉扯出来,并牢牢地抓住他。众人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心里为女子祈祷。
被救上岸的男子看起来奄奄一息,正值危难关头,周围人看到这样感觉十分的难过,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那名身穿比基尼的女子看到男子的状况以后,连忙实施了急救措施。
她迅速地俯身,检查了男子的呼吸与脉搏,确定他暂时失去了意识,她开始进行急救。
她先进行胸部按压,每次都用力均匀地按下,试图让男子的心重新跳动。接着她又进行了按压,反复数次,直到男子的胸腔有了微弱的起伏。
围观的群众纷纷为她加油鼓劲。不久之后急救车鸣着刺耳的警报声赶到了现场。医护人员迅速接手,开始对男子进行进一步的急救。
当救护车离去时,女子坐在沙滩上,此时她的身上都是汗水,头发也散乱地挂在额前。
事发以后,也有人将现场救援的紧急状况发在了网上,然而在视频传到网络上后,一些观众却更多地关注到了她的穿着。
认为在救人的过程中暴露的太多,甚至有网友直言:“隐私都露出来了,臭不要脸”。
对于这样的言论,不少人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一个紧急的时刻,一位女性为了救人而不顾自己的安危,反而因为衣着被非议?
有网友表示:“这种时候,谁还会去考虑穿着是否得体?生命的价值难道不比那一点点所谓的隐私更为重要吗?”
尽管大部分人都认为,救人为大,形象为小,但这一小部分的负面声音,却让女子感到有些尴尬。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只是做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以案释法】
在我国,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各个地方都有一些相应的奖励政策。
这些奖励政策不仅包括精神鼓励,如荣誉证书、奖章等,还可能包括物质奖励,如一定数量的现金奖励或者其他实物奖励。
根据《民法总则》有关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
如果刘女士所在的城市或地区有相关的奖励政策,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得到一些形式的补助或奖励。
还有网上一些人对于刘女士的穿着表达了极端的语言或者是辱骂的语言,其实这一行为也涉嫌犯罪。
如果这种行为是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那么被害人在提供证据时遇到困难,还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提供公安机关的协助。
这样的规定意味着,无论身处何方,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那些进行侮辱诽谤行为的人,都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在本案中,只要刘女士愿意,完全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要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并对这些网络暴力的实施者进行追责。
见义勇为是好事有政策奖励,那么不见义勇为犯法吗?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来说,普通公民面对他人遇到生命危险的情况不出手相助,并没有法律责任。
也就是说,刘女士在遇到此类情况下,即使选择不进行救助,也不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刘女士是某些特定的关系或者职业,如医生、教师、家长等,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如果遇到此类情况不进行救助,可能会存在法律责任。
这取决于他们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和职业职责。在如今的社会中,见义勇为应该值得提倡而不应该被诋毁,因为这也是和谐社会最好的一种表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5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