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献血运动”风靡一时,如今全国血库告急,为何多数人却不愿献血

生活中的献血车很常见,大商场的门口,高校的门边,靠近医院的路口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的载体,人们大都默认献血车为一种神圣的存在。

十多年前,人民群众响应着国家的宣传,纷纷踏上献血车为祖国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人数爆满的时候,献血车旁甚至会排起一路路长队。虽然时不时有“献血会感染疾病”“献血会危害健康”的谣言传出,人们的热情也很难被浇灭。

但近年来,这种激情似乎有被浇灭的趋势。

按常理来说,献血的人数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实际却恰恰相反如今乐意献血的人群非但没有增多,还有大幅度削减之势。甚至有极端的人发话称:“我凭什么要无偿献血?”

人们的心境怎么在短短十数年间就发生了如此巨变?谁应为“无人献血”的现状买单?跟随笔者的脚步,这篇文章将为您揭晓答案。

一、献血程序不规范

在中国人的成长环境中“奉献精神”经由大环境的耳濡目染深入每个人的心间。

因此,在提到献血的时候,多数人其实并不抱着排斥的心态。只要稍加宣传,就会有一批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但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和一些献血机构操作的不合规,使得一些献过血的人感到心寒,在献过一次血之后,也就不再提献血的事了。

在献血之前,医护人员原本会遵循献血人的意愿,确定献血的数量。专家在鼓励人们献血之时,也会多次提醒一定要量力而行,献血过量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和副作用,在做公益之时也要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为前提。

可是在开始献血之时,一些操作者就会大力鼓励献血者多献一些。或是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多抽。

这就导致一些本身体质不好的人,在献血之后头晕目眩,双腿打颤,连正常的生活都保证不了。更有甚者,因此免疫力下降,患上了感冒等小病,需要长期的养精蓄锐才能恢复元气。

如果是你,在遭受了这一切之后还会再次献血吗?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不会。

在做宣传时,工作人员往往都会为献血者附加一条优惠政策——献血之后以后看病就医都可以优先及优惠用血。

这原本是一项惠及各方的政策,却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应用。

更像是一条形同虚设的规矩,吸引着人们主动献血,到献血者要用血之时又销声匿迹。

有的献血者直言心寒,自己拿着献血凭证请求用血时,得到的回复却多是没有针对献血者的优惠政策。

二、大范围的疾病流行之后,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

在人们身体普遍健康的时候,大多人还是乐意献血的,因为这并不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太大的疲惫感。

但是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之后,因为普遍感染过流行病,人们都格外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虽说献血并不会给人的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而且血液的再生能力很强,定期献血还有助于人体换血。

但一次性抽走这么多血液,献血者多多少少会感觉到不舒服。原本就被各种流行病折磨了好久,如今还有再次感染的风险,自然不会情愿做降低自己免疫力的事。

结语

在献血流程不够规范,和传染病流行的双重原因的影响下,近年来人们献血的欲望并不强。

这并不是人们的奉献意愿变弱了,或是社会开始形成自私的大环境了,而是由于不可避免的主客观原因。

因此,献血的“冷门”只是一时的。在好好宣传,规范献血流程,国内健康大环境之后,人们的献血意愿依旧能恢复原来的水平。

针对献血量锐减的现状,有人提出为了消解这种消极思想,不如把“无偿”变成“有偿”。

笔者认为并不可取,当献血成了一种买卖,许多社会问题便会随之产生。

比如靠卖血维持生计的人作践自己的身体,比如为了挣钱的人隐瞒自己的疾病污染血库……

推行“有偿献血”之后血库的献血量可能会迎来一时的繁荣,但很快这种兴旺的假象就会消逝,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却依旧得不到解决。

因此,我们首要要做的,还是以做好宣传和规范献血流程为主。相信不久的将来,社会献血量不足的现象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486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