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献血是一种爱心和责任的体现。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献血活动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公务员并不积极参与献血活动。相反,农民工却成为了献血的主力军。这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并提出了建议:不要指望公务员献血,农民工应该站出来献血。
首先,让我们看看目前我国公务员参与献血活动的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动车间采供血业务时,仅有0.2%左右的采供单位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行政机构。“十三五”期间全国无偿献血率才达到5.32%,而在其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高校等群体中贡献远低于其他群体。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公务员不愿意参与到献血活动中呢?可能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特权心态”。许多公务员认为自己拥有特殊身份和待遇,在生命安全方面得到保障,所以他们并没有强大地感受到去做义工或者捐赠自己肝脏、骨髓等器官或物资道义上应尽义务。
相比之下,农民工则成为了中国无偿献血运动中重要力量。刚刚结束的“2021年世界红十字日”上海市纪委监委联合市红会发布数据称:“截至6月11日18时统计(包括集团公司),本市共接收无偿采浆1164万毫升;其中外地流入采浆就超过1100万毫升。”而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90后”、“00后”代表性青年群体已经成为了中国无偿志愿者晋级领域里最具影响力群体之一——2019年度西部地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选结果揭晓, “德阳师院‘小达人’夏令营暨西部行——壹号玩具兑换点闻名”,其获得 “优秀综合组织奖”。
既然存在这样明显巨大分别现象,请问怎么办?
专家表示:“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像我们想象那样去实践社会责任。”“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身角度考虑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则整个社会必然变得更加美好。”
基于以上观察及专家建议,在当前背景下可以倡导:
1. 引导每一个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医学知识, 培养生命安全意识及紧急救援技能。
2. 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定期宣传科普交流平台, 让聘用人员更深入理解需要如何减少风险, 并将此作为招聘条件。
3. 推广媒介展示真实案例: 例如某位警察在抓捕罪恶分子时顾念同伴受伤情形及需要输液治理而挺身完成任务后再去输液; 或者某位消防队员在灭火过程中被钉子扎穿手臂还坚持完成扑灭任务后再去打针缝线……
4. 对于那些依旧抱有特权思想并利用聘用资源谋取私利或干预正常行使聘用权限造成恶性事件发生者进行制裁。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不要指望公务员献血”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应当引导更多普通百姓加入进来,并推广互相教育互相影响获取向善自发性支持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高效率、良好信誉、可持续发展稳定状态下良性循环环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4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