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抗灾救援中坚力量的红十字会,在社交平台发布了铿锵有力的8个大字:“风雨同舟,倾力相救。”
红十字会本意是彰显自己工作到位,没想到却遭遇了网友群嘲。
从红十字会晒出的照片来看:
救援人员和受困群众坐在充气船上,由于船只负重很难前行,一名救援人员还特地蹚水拉船,奋力将被救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可细心的网友却发现,船下积水只没过拉船人的脚踝,船上又坐了那么多人,怪不得船只难以前行,都贴地皮了,怎么可能划得动呢?
照片左下角,还有个放置在水中的木架子,应该是工作人员怕湿了鞋,拿来垫脚的吧!
虽然此地也遭遇了暴雨,但看起来灾情并不严重,岸边是绿油油的草地,路面上还有4辆大巴车在正常行驶,完全达不到需要救援的程度。
因此,有网友质疑红十字会是在摆拍,并且调侃称:“再不出来拍照,洪水就退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红十字会第一次被质疑摆拍了,一周前他们发布的有关“积极参加防汛救援工作”,就被网友发现了“猫腻”。
别处的救援人员满身泥巴、脚掌都被泡的发白,但红十字会抬担架转移老人的工作人员,穿着一双小白鞋,却纤尘不染。
旁边不小心入镜的路人大爷,流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看来营救现场确实不似想象般严肃。
正是由于公信力的缺失,有不少网友刻意捐款一分钱,还向红十字会索要发票。
在这抗灾防洪的特殊时期,这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们的工作量,于是红十字会当机立断,将捐款金额下限提高了100倍,从1分钱涨到了1元钱。
为了挽回面子,红十字会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有网友爆料称:涿州市红十字会不仅从社会各界收取捐款捐物,还强行从扣除员工工资,充当捐赠款项。
对此,涿州市红十字会并没有回应,只是在公布捐款明细时,本单位也榜上有名,共计筹得捐赠金额10万元。
这不禁引起了网友的冷嘲热讽:强行让员工捐款,自己做政绩,吃相简直不要太难看。
但其实,这已经不是红十字会第一次被曝出强制性捐款事件了,早在2013年,就有媒体报道称:江苏省阜宁县委办公室发出一则通知,要求全体员工为当地红十字会捐款。
捐款标准是处级干部不低于200元,科级干部不低于150元,其他人员不低于100元。
正是因为红十字会数次负面新闻,让热心网友对其失去了信任感。
最早,红十字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其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减轻人们的苦难,促进和平与友好。
然而,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却频频陷入负面新闻的漩涡,损害了自身的公信力和形象,也影响了社会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和支持。
从“天价帐篷”到“郭美美事件”,从“采购价格虚高”到“强制性捐款”,中国红十字会屡屡被曝出存在管理不规范、资金不透明、物资不合理等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和不满。
在抗灾救援的特殊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本应该发挥其专业优势,尽快展现出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在摆拍、炒作、自我吹捧。
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灾区人民的不尊重,也是对红十字会的使命和精神的背离。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认为红十字会应该诚实和透明地回应质疑,并且及时采取行动来恢复公众对其的信任。
首先,他们可以解释照片中出现的不协调细节,向公众说明当时的实际情况,以此来消除质疑。
其次,对于强制性捐款的指控,红十字会应该做出明确的回应,解释款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此外,红十字会可以主动公布更多救援现场的真实照片和视频,让公众了解他们的工作实况,彰显自己的专业性和努力。
然而,红十字会在回应质疑和批评方面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正因为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这才导致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
中国红十字会应该以此为鉴,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重建公众信任。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红十字会在抗灾救援中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及时的救助和支持。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个别的负面事件,就否定中国红十字会的整体价值和贡献。我们应该给予中国红十字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抵制。
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慈善事业是一个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只有当我们都能够关心他人,奉献自己,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我们一起为慈善事业而努力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4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