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线的哪吒汽车,正等待融资来“逆天改命”。
上海总部被供应商讨债、研发团队解散传闻、原CEO张勇行踪成谜……一系列风波之下,这个曾以“低价高配”策略杀出重围的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如今正深陷多重危机。
▲图源哪吒汽车官方微博
崛起:低价策略与B端市场的短暂辉煌
2014年10月,浙江桐乡,一家名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汽车,哪吒汽车前身)的车企悄然成立。
创始人方运舟出身奇瑞新能源,技术背景深厚。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潮来临,他出走奇瑞创立了合众汽车。
2016年至2017年,因为融资极度困难,合众汽车濒临倒闭。
2018年,方运舟邀请来自北汽新能源的张勇加入合众汽车,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EO,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市场战略。
哪吒汽车的品牌名就是张勇起的。这位曾在北汽新能源担任高管的“营销老将”,形成“低价高配”模式,通过哪吒V、U系列车型主攻网约车、出租车等B端市场,迅速打开市场。
▲图源哪吒汽车官方微博
公开资料显示,哪吒汽车目前已推出哪吒AYA系列、哪吒X系列、哪吒L、哪吒S和哪吒GT等车型,售价均在20万元以下。
2021年,哪吒年销69674台,同比增长362%,站稳新势力第一梯队;2022年,哪吒成为首个年销量突破15万台的新势力品牌,登顶造车新势力年度销量冠军,成为行业“黑马”。这样的成绩也让哪吒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备受资本追捧。
企查查app显示,2017年以来,哪吒汽车已完成11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近300亿元,投资方包括360集团、宁德时代、中信证券等。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投资当属360公司。据了解,2021年10月,360公司宣布以自有资金共计29亿元投资入股哪吒汽车,间接合计持有16.594%股权。
然而,哪吒汽车的高光时刻并未维持很久。此后两年销量接连下滑,2023年销量同比下滑16%至12.75万辆;2024年跌幅更大,同比下滑49.37%,销量仅剩6.45万辆。
2024年6月26日,合众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哪吒汽车三年累计亏损超183亿元。
崩塌:资金链断裂与多重危机爆发
从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到如今陷入重重风波,哪吒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连年亏损,让哪吒汽车的资金压力加大。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哪吒汽车因经营困境,就多次被曝出大规模裁员、降薪、拖欠供应商货款、停工停产等负面消息。
2024年10月中旬,据证券时报,有认证为“哪吒汽车员工”的网友在第三方平台称,“哪吒汽车已经发不出工资,并且欠了供应商很多钱”,其还奉劝“大家买哪吒汽车谨慎”。
彼时,哪吒汽车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正在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内部管理变革,包括工资结构调整和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在此过程中,一线销售人员与工厂员工均已按时发放薪资,其余人员先按薪资50%发放,剩余部分待方案通过之后补发。公司方面还透露,其中层和高管在做股权优化和薪资架构调整,IPO前要确权,因此部分工资发放稍慢。
▲图源哪吒汽车官方微博
2024年10月底,有消息称,哪吒汽车开始实施面向全部研发人员的降薪计划;11月,媒体又爆出哪吒汽车启动大比例裁员。据财联社报道,此次裁员比例最高或达到70%,各部门有差异。哪吒汽车称其在构建更集中高效的组织架构,分部门按业务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整合。
同年12月6日,哪吒汽车宣布因“战略调整”,张勇不再担任CEO,转任顾问,创始人方运舟兼任CEO。
2025年1月,国内零售量仅110辆,同比锐减97.76%,随后,工厂停摆,供应商与经销商集体维权,员工欠薪、车主售后无门等问题集中爆发。
3月初,传闻哪吒汽车将解散研发团队,称员工若一周内签离职手续可获N+1赔偿,赔偿签署日期截至5月30日。同时,网友曝光供应商在上海总部讨债,部分甚至打地铺维权。3月19日,哪吒汽车法务部紧急辟谣,称“解散研发团队”为不实传闻,但公司核心高管相继离职,研发体系几近瓦解。
此后,张勇被曝离职前办理英国签证并滞留当地,其关联企业被指转移资产,子公司沦为“空壳”。
4月14日下午,张勇朋友圈更新,疑似回应“已在英国”相关传闻。张勇称:“感谢大家关心,看到网络上一些传闻,至今仍担任哪吒汽车顾问,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但引发舆论对其是否“脱责离场”的质疑。
4月17日,哪吒汽车原CEO张勇将其微博账号内容已全部隐藏。
截至发稿前,正观新闻记者再次查询张勇微博时,该微博已重新对外开放,最新一则博文更新时间停留在2024年10月14日。目前张勇以及哪吒汽车官方均未对上述事件做出回应。
自救:债转股、押注海外的背水一战
战略、组织、管理体系等问题一一暴露,哪吒汽车发展震荡,危机之下,方运舟从幕后走到台前,创业十年的哪吒汽车,开始“自救”。
2024年12月,CEO张勇“下课”,方运舟“上台”亲任CEO,并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方运舟彼时表示:“通过一系列改革,哪吒汽车将在全力以赴实现IPO的同时,未来2、3年内能实现销量一半在国内、一半在国外,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公司整体盈利。”
事实上,为自救成功,哪吒自去年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筹资、降本、人事调动等举措。今年1月,哪吒方面表示,过去三个月,哪吒汽车经历了“聚焦瘦身”等一系列内部调整动作,月度运营费用下降70%以上。
此外,哪吒汽车的“自救”举措还涉及债务、融资等层面。3月19日,哪吒汽车在总部召开供应商大会,讨论了针对部分供应商欠债的债转股方案,并获得了大多数供应商的支持。按照方案,哪吒汽车计划70%的供应商债务转为母公司合众汽车的股权,剩余30%的债权则将作为无息留债以现金方式分期清偿。
3月20日,哪吒汽车再次宣布与泰国专业汽车金融机构NLTH达成战略合作,获得100亿泰铢(约合21.5亿元人民币)授信支持。这一合作被视为哪吒汽车“以海外市场反哺国内困局”的关键一步。
更早之前的1月24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召开股东沟通会,讨论了正在进行中的E轮融资计划。据了解,本轮计划融资规模约40亿-45亿元人民币,领投方将投资约30亿元。但对于E轮融资目前的进展,哪吒汽车方面一直未作进一步披露。
哪吒汽车的兴衰历程,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缩影。如今,哪吒汽车的命运悬于一线,若E轮融资到位,或可短暂喘息,而未来能否在困境中突围、破局,仍需时间检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74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