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汽车百科

又一国产车倒下!连续12个月销量为0,投资65亿全打水漂?

北汽投资65亿打造出的昌河Q7,本以为能将其推上神坛,谁知12个月过去了,销售额仍旧为0。

曾几何时,昌河Q7仗着和哈佛极其相似的外形,和极具性价比的性能特点,一度被北汽寄予厚望。

如今落得这般下场,难道真的是因为国产汽车不行了吗?

效仿的利弊考量

昌河Q7的诞生,恰逢中国SUV市场蓬勃发展之际。

彼时消费者对SUV非常感兴趣,奥迪Q7、路虎等高端SUV更是成了很多人眼里最心仪的车型。

但这高昂的价钱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昌河看准了市场里的“小缺口”,打算推出一款平价车型,以此来填补这个空缺。

于是模仿奥迪Q7和路虎外观的昌河Q7应运而生,它以低廉的价格和酷似豪车的外观为主要卖点,同时还兼具性价比,力求成为消费者的“圆梦之车”。

这一策略在初期确实奏效,酷似豪车的外观和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在SUV市场竞争尚不充分的阶段,Q7凭借其独特的外形优势,在众多车型中脱颖而出,迅速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关注度。

然而这种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产品策略,如同饮鸩止渴,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却也埋下了日后溃败的种子。

人们对Q7的了解越深,就越发现它其实只是个模仿货色,这让品牌形象和信誉都受到了影响。

消费者逐渐意识到,Q7仅仅是徒有其表,其内在品质与真正的豪车相去甚远。

这种观念改变,让消费者对昌河品牌价值产生了怀疑。

不过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消费者拒绝为它买单。

难以忽视的缺点

Q7的外观设计还算吸引人,但内饰明显显得不够强大。

拉开车门,一股便宜货的感觉扑面而来,跟高档SUV应有的档次感差远了。

粗糙的用料、简单的设计、硬邦邦的坐垫,无一不在诉说着Q7在内饰方面的不足。

至于很多人一开始期待的中控台,更是一个什么亮点都没有的装置。

这种与外观极不相符的内饰体验,无疑让消费者大失所望。

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而言,Q7的内饰表现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尽管Q7的车身挺大,但受限于平台和技术,实际的空间感受并没有达到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这让不少消费者挺失望的。

Q7的动力系统似乎也有不少瑕疵,不光是内饰让人不太满意。

这款车的发动机表现一般,和同类车比没太多亮点;变速箱感觉也凑合,换挡时有点不太顺畅,驾驶体验不太顺滑。

更严重的是,为了省钱Q7省去了很多高科技配置,导致驾驶感受平淡无奇,没什么亮点。

而在科技配置方面,Q7同样落后于时代,它的互联系统功能有点弱,界面也不太顺眼,用起来也不顺畅,感觉还不如一些便宜国产车。

至于消费者日益关注的自动驾驶辅助等高级功能,在Q7上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大潮,Q7因为不够先进,可能会失去一些原本可能选择它的年轻消费者。

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汽车的外表是购车必须考虑的选项以外,车的性能还有品牌的评价,也是消费者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而在这几个关键点上,昌河Q7恰恰失分太多,自然难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不过昌河Q7的失败,并非只有自身问题。

残酷的竞争法则在起作用

如今国产汽车品牌数不胜数,但受众还是那么多,这就加剧了各厂商之间的竞争。

而消费者对车辆的品质、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智能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早晚得被淘汰出局。

与哈弗H6、吉利博越、比亚迪宋等热门车型相比,昌河Q7的劣势显而易见。

这些成功的自主品牌车型,不仅在外观设计上独具特色,更在性能、配置、智能化等方面不断提升,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反观昌河Q7,除了模仿的外观,几乎没有其他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亮点。

品牌认知度低、市场定位模糊,进一步加剧了Q7的困境。

它试图以低价策略吸引对高端SUV有向往的消费者,但却无法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力。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最终导致了产品定位的偏差,既无法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也无法在低端市场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

如此一来Q7就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失去了目标消费群体,

而在发现这条路行不通之后,昌河就调转枪头开始研发起了其他车型。

转型之后能走通吗?

他们首先推出了Q25、Q35等新的SUV车型,并计划推出A6轿车,试图覆盖更广阔的市场,摆脱对单一车型的依赖。

同时他们开始主打年轻、潮流和活力风格,努力改变大家心中“微面”的印象,提高品牌形象和市场好感度。

昌河汽车继续保留着微型车系列,还打算引进更多新能源小车型号,这样能更好地覆盖各个小众市场,进一步强化它在微型车市场的地位。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早已占据了先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昌河想要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需要克服诸多挑战。

新能源汽车领域,昌河汽车得找出自己的发展新路子,这可是它现在得好好琢磨的事。

而它也再次证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模仿和低价策略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成功。

要想赢得顾客的心,关键得靠创新,把产品和品牌做得更好。

在这一点上,奇瑞就做得非常好。

出口爆赚

1999 年历经 500 多个日夜,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发动机成功点火,同年 12 月第一辆汽车 “风云” 下线,自此叩开造车行列的大门。

此后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奇瑞发展的基石。

2018 年推出主打旅行 SUV 的新品牌 “捷途”,获得市场热烈反响。

两年的时间里捷途销量达 15.4 万辆,连续 12 个月销量过万,到 2022 年累计销量超 46 万辆,大大提升了奇瑞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之后没多久奇瑞就宣布 “瑶光 2025” 战略,计划 5 年内投入 1000 亿元用于科技研发。

2023年奇瑞全年销量达到 188.13 万辆,同比增长超 50%,创下新的销售纪录,去年光是上半年,奇瑞的销量就突破 110 万辆。

凭借创新奇瑞在 2024 年以 390.917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第一次踏进了世界 500 强的行列当中。

从废弃砖瓦厂起步,到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奇瑞通过持续创新,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经济效益的丰收,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杰出典范。

信息来源:

中国汽车报《智能化紧凑型SUV Q7广州车展上市 北汽昌河向全面乘用车化进军》

经济观察报《昌河汽车“乘转商”自救 此前多年寻找战略投资者未果》

经济观察报《连续三个月创销量记录奇瑞高端化仍任重道远》

新浪财经《北汽蓝谷2024年净亏扩大,业绩挑战持续「澎湃新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7286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