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骑士分享,不吹不黑聊摩托。
有小伙伴在评论区讨论发动机的散热形式,有人认为小排量摩托车没必要装配水冷系统,而有人则坚定的认为水冷一定会好于风冷,所以有肯定比没有更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目前市面上摩托车的散热形式主要分为风冷、油冷、水冷、混合冷四大类。风冷和水冷相对比较常见,尤其是风冷散热形式基本上就是小排量摩托车的标配。
因为此类散热形式不需要额外的零件,利用缸体和缸头上的散热片,就能满足内燃机散发热量的需求,所以很多小排量的摩托车都在沿用这种散热形式,尤其是跨骑类车型更为常见。
但是水冷散热系统虽然结构复杂,不过它的冷却效果显然有先天优势,尤其对于一些发动机包裹比较严实的车型而言,外挂散热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因为内燃机的温度较高后,就会影响它的动力输出,这时候我们经常能听到的热衰,就有可能会出现。
除此以外,高温还会加速发动机内部机件的过度磨损,进而就会缩短使用寿命,所以冷却效果的好坏,对于发动机而言非常重要。
但一般情况下,小排量摩托车因为转速和压缩比都不是很高,所以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相对有限,再加之此类车型的使用场景,基本上以短距离代步为主,因此也就没必要刻意的去强调水冷系统的重要性。
不过请注意,前面已经说了,风冷散热形式的发动机它有自身的短板,如果发动机能够裸露在外面,散热片确实能达到不错的冷却效果,但如果发动机无法和自然风直接接触,那么风冷的散热形式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再加之一旦有长距离骑行的需求,或者骑行环境的温度本身就高,车流的行驶速度又慢,那么对于小排量摩托车而言,常规风冷散热其实是很不够用的,小排量照样会烤腿。
例如,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小排量踏板车都在采用水冷散热系统,即便它的前期成本会更高,后期的维修保养相对也会比较繁琐,但为了让内燃机有一个更加理想的工作温度也只能是采用水冷系统,毕竟强制风冷已经不够用了。
其实发动机采用什么样的散热形式和排量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更多取决于发动机的压缩比和使用场景,所以不同的车型还是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即便水冷系统有它先天的散热优势,但是从机械的构造来说,越简单的东西越靠谱,能满足需求即可。
只不过随着小排量摩托车使用场景的更加多元化,技术的不断升级,转速和压缩比的进一步提高,使得水冷散热系统已经成为了主流,尤其对于小踏板而言更是如此。
综上所述,小排量水冷发动机也将会是一种趋势,哪怕是跨骑类车型,只要发动机的内部参数出现变化,它一定会用水冷系统来满足散热需求,所以长远来看水冷引擎还是会更给力,毕竟它代表的是技术进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68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