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娱乐资讯

突发,34 岁美女歌手骤然离世,上个月还在发新作品,死因令人唏嘘

“将心中说不出的感谢,对身边的家人与朋友好好地说出来。”

这是台湾籍歌手黄小玫的专辑《Appreciation》(又名《说不出的感谢》)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为她留给我们的临终寄语。

10 月 15 日,随着她的死讯传遍全网。这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创作型音乐人,在上个月还在公开发布新作品,如今却骤然离世,死因令人唏嘘,留给世人无尽惋惜。

黄小玫的团队称黄小玫 “已化作最善良的天使” ,证实了死讯。团队还发布了一篇告别公告,说黄小玫一直深爱自己的家乡,也正是这片美丽的土地赋予了她丰富的创作灵感。如今斯人已逝,就让她生前的作品继续陪伴大家,字里行间满是悲痛与不舍。

在公众记忆里,黄小玫始终是活力满满的邻家女孩形象。她长相清纯灵动,却有着超乎同龄人的学术积淀与创作实力。黄小玫十分努力,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小学毕业后赴加拿大求学,大学期间赴东京大学交换,而后主动回台湾进修,最终斩获台大公共卫生学院硕士学位。她精通中、英、日三语创作的履历,让 “学霸歌手” 的标签深入人心。

音乐是她与世界对话的方式。2018 年,黄小玫以日语自创曲《我们在台湾见吧!》和 “台湾灯会” 主题曲《海与光》正式开启音乐旅程,家乡的海与光成为她最鲜活的创作灵感。

2023 年,她凭借《24 小时基隆》在 “日本国际观光影像节” 摘得最佳东亚影像奖,让台湾的城市故事通过旋律走向国际。2024 年推出的首张创作专辑《Appreciation》(说不出的感谢),更像是她对生命的提前注解,如今听来字字诛心。

谁曾想,命运从来喜欢捉弄人。今年年初,黄小玫曾在社交平台透露,自己正经历亲人离世的悲痛,身体状况也时好时坏,还特意提醒大家 “好好聆听身体以及内心的声音”。当时无人知晓,现在才知道这应该是她与罕见癌症抗争的开端。团队后来透露,黄小玫患的是细胞淋巴癌,治疗过程异常艰辛,但她始终保持积极心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勇敢奋战。

更令人扼腕的是,就在上个月,黄小玫还活跃在镜头前公开新作品,彼时的她神采依旧,丝毫看不出重病缠身的痕迹。这种 “突然性” 恰恰印证了淋巴癌的隐匿特性。作为 “沉默的癌症”,其早期症状常被忽视,等到察觉时往往已至晚期。35 岁肿瘤科医生黄丹丹此前因淋巴癌离世的案例,也早已为这种疾病的凶险性敲响警钟。

近些年,癌症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黄小玫的离去,再次将这一沉重话题推至台前。数据显示,1990 年至 2019 年间,全球 50 岁以下人群的早发性癌症确诊率激增 79%,死亡率上升 28%,而淋巴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 3%~5% 的速度攀升,30~40 岁群体发病风险持续走高。

这与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比如,如今熬夜已成很多年轻人的常态,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在 2007 年就将 “熬夜倒班” 列为 2A 级致癌因素。另外,高盐、高脂、高糖的外卖快餐充斥着日常,而高盐饮食会促进促炎因子生成,红肉与加工肉摄入则增加肠癌风险。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导致肥胖率居高不下,而超重会增加 13 种癌症的发病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年轻人普遍存在的 “健康侥幸心理”。很多人仗着年轻,硬扛不适,最终小毛病拖成大病,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海南省肿瘤医院专家曾指出,坏情绪也是诱癌因素,长期焦虑会抑制免疫功能,给癌细胞可乘之机。而淋巴细胞本是对抗肿瘤的 “防御部队”,不良生活习惯却在不断削弱这支队伍的战斗力。34 年的人生虽短暂,黄小玫却用作品与勇气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她的音乐里藏着家乡情怀,她的抗争中透着生命力量,而她的离去则是一记沉重的健康警钟。

别让熬夜透支生命,别让快餐替代健康,别让忙碌忽略预警。正如黄小玫在专辑中传递的感恩之情,对生命最好的感恩,便是好好呵护它。毕竟,没有什么比健康地活着更重要,这或许是这位逝去的歌手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愿逝者安息。敬请转发,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7829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