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周勇

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菊花精品展,日前在杭州植物园玉泉景区盛大启幕。作为老粉丝,自然不能错过。11月1日,笔者拨冗前行,上午10点,植物园中人流如织,只见老老少少,携家带口,都来赶这趟菊展盛会。况且,天气又阴雨转晴,正是出行佳日。
今年的菊展,突出“生态”宗旨,体现不同层次的审美风格,是一场可供欣赏的视觉盛宴!

菊艺作品的诗情画意。玉泉景区入口处有一幅“鳜波渔火”,由淳安住建局选送,以旧衣为语,裁青溪旧梦,纳千岛湖光。取意方士颖“青溪溪口九鱼肥”之句,将鳜鱼游弋的弧线化作空间诗行——菊影摇曳处,是回收布料层叠出的波光粼粼。花海为湖,灯盏作星,恍若李白笔下“波翻晓星乱”的碎玉浮金。那些曾承载温度的织物,此刻在渔火微光中苏醒,与造型菊共舞,与品种菊同呼吸。纳回收品于设计中,又引诗句入其中,诗意诗境跃然而出。

另一幅入口处为写意山水,在菊棒菊树左右摊开后据化境的景观中,左边是卷轴里嵌入苏轼的《平安泉》:
闻说山根别有源,拨云寻径兴飘然。
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
烹茗僧夸瓯泛雪,炼丹人化骨成仙。
当年陆羽空收拾,遗却安平一片泉。
诗作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时任杭州通判,与道潜和尚游临平安隐寺时,品尝安平泉所作。苏轼一共写诗4首,此为其一。宋朝以茶汤色白称胜,此泉煮开“泛雪”,可知是泉中佳饮。

景观右边透明悬挂苏轼的词《南乡子·送述古》下阕:
临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此词写苏轼送别老友、杭州知州陈襄,回望临平山,回家后孤灯残影,思念旧友。基于其鲜明的指向性,可知这处景观设计出自临平住建设部门。
对生态理念的恰切诠释。此概念当属上海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局选送的《竹润申江鱼戏波》。作品以菊为设计核心,融入上海的生态肌理,确立“菊花绽放·沪上生态共生”为核心理念,将菊花的雅致观赏性,与竹子、鱼、水浪所代表的自然生态属性深度融合。同时结合现状场地鱼乐园属性,既延续上海对“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建设追求、又通过“菊为景眼、竹为风骨、水为脉络、鱼为生机”的元素联动,构建“可观赏、可感知、可循环”的生态景观体系。在赏菊的同时,给人以海滨生态活力与韧性的极佳印象。


对城市发展与未来设计的生动诠释。杭州市城建投资集团等选送的《杭城隧道》是代表作品。作品以“时空隧道”为核心理念,通过动态文化载体与静态景观的对话,构建连接杭州“绿水青山(古)”与“城市发展(今)”的通道,具象化呈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关系,同时彰显城建公司的枢纽建设成就与文化担当。装置主体以隧道结构为框架,一端从菊花造型的六和塔、断桥等“青山绿水”景致延伸,象征着杭州的自然生态基底与西湖景区的秀美风光;另一端则指向由菊花塑造的钱江新城缩影,代表着现代化建设的活力与成就。1314数字令人想起公交线路,竹制的“时空隧道”则暗指紫之隧道,指向不言而喻。

对科技与生态融合的怡情再现。富阳区综合执法局选送的《葫芦童忆》吸引众多家长和孩子留影。以饱满绽放的菊花为肌、柔韧的植物藤蔓为骨,将经典的葫芦娃形象与科技机器狗造型融入菊花展创作。葫芦娃承载童年记忆,以自然材料还原其灵动模样;机器狗则打破“科技”与“生态”的刻板界限,用菊花的柔与植物的朴,诠释科技发展可与绿色共生。这样的设计可谓用心工巧,恰切的诠释了“科技与生态相融”的理念。同样,杭州植物园选送的《花满杭城·数字绽芳华》也是这一理念的实践佳作。作品以“花满杭城路·数字绽芳华”为主题,巧妙融合拱门、弧形景墙与曲线型楼梯三大主体框架,在呼应“通向幸福的花路”的美好寓意的基础上,注入科技活力,让游人在沉浸式赏菊间,同步感受杭城的浪漫生机与现代科技魅力。景观的三个层次——下层的机器狗,中层有科技方块元素的景墙,上层的巨型无人机,形成“花——景——科技”交织的立体画面,生动、深远,令人感慨。


对和谐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杭州临空建设投资集团选送的《梦想家》是典型代表作品。巨型无人机中。步入这片秋日秘境,菊艺之美扑面而来:金黄的雏菊舒展如星,粉白的绣球菊团团簇拥,就连墙角的野菊也缀满晶莹露珠,将整个空间浸润于清甜馥郁之中。
错落其间的彩色卡通小屋,屋顶覆满各色菊花,木纹墙上嵌着圆润窗棂,檐下草坪间探出造型可爱的蘑菇或顶豹纹伞盖,或披奶油斑点,矮墩墩的模样,宛如刚出炉的暖香面包。
蘑菇旁,两只圆滚滚的猫头鹰(曾在上半年植物园引发追捧的“飞行家”)正歪头发呆,琥珀色的眼眸明亮清澈,蓬松羽毛间偶落几瓣秋菊。另一只已慵懒倚墙打起盹来,为这场秋日盛会平添一抹治愈的温度。

《梦想家》设计既卡通,又有想象力,很好地诠释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理念,令人遐思,想象无限。
自然,如前几届一样,各地选送的菊花精品个展也在陈列区等待游人观瞻。杭州市园林局的《沽水流金》,一朵黄花拳曲,似鸟巢;临安区执法局的《日熔泽香》,那朵紫色菊花有如无花果,既是还未张开,也赢得喝彩声声;南通市住建局的《太液照雪》那朵盛开如白玉般的菊,仿佛在诉说陶渊明的梦境,引我们去东篱,观瞻他珍藏的绝妙风景。
笔者年年观菊花精品展,年年有收获。在玉泉的鱼跃和盛大的菊花世界中,流连花丛,移步换景,感受着秋日的静美与生态祥和,折服于美妙自然带给人的感官与身心愉悦。良辰美景奈何天,人间佳境,岁月遗珠,然这份美,这份纯真,这份善待与超然,是一生不可多得的绝妙享受!
最后用唐诗人元稹的《菊花》来表达笔者的诚挚心怀: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870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