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一个月前,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开始封闭改造。最近,有读者向本报打听在黄龙洞开店的传奇红娘金大姐的近况。
昨天,记者找到了金大姐。未等记者发问,金大姐就爽朗地表示,相亲不受改造影响,“要相亲的人实在太多了!”
金大姐正在翻阅配对信息表。王伊灵摄
零售生意淡了些
但相亲依旧火热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黄龙洞景区,看见施工牌上写着“改造预计持续至年底”。景区外的步行街,行人比之前少了一些。
黄龙洞圆缘民俗园景区正在改造,预计到年底竣工。王伊灵摄
金大姐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店,还塞过来几把喜糖,“来来,沾沾喜气!”
小店“月缘阁”在黄龙洞开了很多年。这里既是小卖部,也是金大姐的“相亲工作室”。
黄龙洞步行街的“月缘阁”。王伊灵摄
金大姐说,景区改造让小卖部的生意受了点影响。“以前游客多,路过的人会进来买瓶水、买包零食。现在游客少了,零售生意淡了些。”但她话锋一转,又笑了,“不过相亲业务一点没受影响。快到年底了,来找我的人更多了。大家都想趁着过年前把终身大事定下来。前天8对,昨天8对,国庆后的这个周末就配了16对!都是奔着结婚来的,没有一个迟到的。”
金大姐随手从抽屉里抽出红色、绿色的一沓沓登记本,上面分别记着男女双方的年龄、工作、家庭情况,还有她用水笔标注的“性格开朗”“喜欢安静”“想找本地的”等备注。
金大姐的相亲档案。王伊灵摄
手写上万人的信息
已配对成功1301对
金大姐和黄龙洞的缘分,一结就是四十年。1975年,她从绍兴老家来杭州。1985年她调到黄龙洞景区工作,从此就没离开过。
“那时候景区里偶尔有年轻人来相亲,我看他们不好意思开口,就帮着搭个话。后来找我的人越来越多。”金大姐说,这红娘一做就是将近四十年,经她介绍成功结婚的情侣,已经有1301对了。“有的夫妻生了孩子,还会带着宝宝来给我送喜糖。”金大姐说,她的目标是“相成两千对。”
金大姐相亲的“法宝”,是一本本已经翻得有些卷边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的信息估计有上万人。
“我不用电脑,也不跟任何机构合作,怕信息泄露。”金大姐说,每次有人来登记,她都仔细核实信息,然后手写记录,“这些信息都是人家的隐私,一个字都不能漏出去。我还会把关键信息背下来,比如谁想找教师职业的,谁不接受异地的,这样配对的时候才准。”
金大姐说,背这些信息比语文老师备课还累,但只要一想到能帮人找到对象,就觉得值,“10%的成功率总是要保证的。”
金大姐店内。王伊灵摄
“信息是我给匹配的,
但路要靠自己走”
在金大姐的小店里,经常能看到一些陪孩子来相亲的家长。每次遇到父母想要“代劳”的情况,金大姐都会摆摆手:“孩子的终身大事,得让他们自己来。自己都不上心,怎么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呢?”
在金大姐这里相亲,有一条“本人必须到场”的原则。除此之外,金大姐还提醒大家来相亲时一定要带上身份证和户口本,“信息一定要真实。”
她常跟年轻人说:“信息是我给你们匹配的,但路要靠自己走。我只能帮你们牵个线,后面的相处、磨合,都得靠你们自己。”在她看来,婚姻幸福的关键,在于担当和包容。“遇事别推卸责任。要互相体谅,别太计较。两个人在一起,哪有不吵架的?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人。”
帮人相亲这件事其实蛮累的:上万人的信息要记,每个月电话费都好几百,有时还要调解矛盾。家里人常问她“这么累图啥”,金大姐乐呵呵地说她相信福报,“看着一对对年轻人从陌生到熟悉,从恋爱到结婚,再到有了孩子,那种开心是钱买不来的。”
潮新闻见习记者王伊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8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