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布短视频称,云南丽江的一处主题公园内,“人体蜈蚣”“三面女孩”等雕塑造型诡异,让人产生不适。10月13日,云南丽江“荒野之国”艺术园发布声明,称“部分艺术作品引起关注,给游客带来不适感受。艺术园高度重视意见反馈,已对部分有争议作品进行拆除”。
据报道,该公园是由民间艺术家乔小刀打造的,主要展示的内容就是各类雕塑,很多作品甚至是用废旧材料组合而成。既然主要展示的是各类雕塑作品,自然诠释着各种文化理念,也就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正如该主题公园工作人员所言,主题公园的雕塑主要是以童趣童真为主题,至于有些人所提到的“不适感”,是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产生的。
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事实上,网友对争议作品所持观点各异,有的认为带有一些恐怖感,有的则认为“想象力不应该被限制,实在觉得不好也可以不来”。更有当地人直言“很好玩,不恐怖”。事实上,若将记忆线拉长,则可发现,一些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夸张、针砭的意象,多年前曾在公共媒介上流行过。
面对质疑,该园即刻拆除争议作品,体现出息事宁人、不予纠缠的用意。作为经营者,开门做生意和少生闲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过,这种自我检讨式的做法会不会给那些喜爱园中雕塑的粉丝带来不快,是值得一问的。毕竟,很多“种草”内容表明,不少游客就是冲着园内“人体蜈蚣”等特色作品而去的,如今它们不复存在,很难说不是一种遗憾。
艺术创作当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艺术作品当遵循公序良俗,不可越界,这自不待言。若是公开展示的雕塑作品违反规定、呈现法律不许可内容,那就必须予以清理,且接受惩戒。但若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创作、推广艺术作品,则应受到理性审视。
其实,不要说一家地方的艺术园,即使处于象牙塔尖的艺术殿堂,其推出的艺术作品也不免引发争议。例如,2024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上,一件名为《超级蜂巢》的作品便引发争议。这件作品由一堆看似废弃的纸盒堆叠而成,被部分网友戏称为“一堆废纸壳”,其艺术价值也备受质疑。此外,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可谓褒贬不一。可见,艺术作品不可能受到所有人的喜爱。但这并不表明,一件艺术作品因为存在争议就必须“清除”。
值得一提的是,不独“人体蜈蚣”“三面女孩”等雕塑,近年来,多地城市雕塑都因受到一些网友的批评而急急“移除”。实话实说,有些作品面目可憎,能不能作为城市“地标”是值得商榷的,但有些作品却不失童趣和幽默感,一刀切地“移除”是否合适?
延伸而论,针对公共领域内雕塑艺术作品的去留,不妨多多听取市民意见。如果一座城市雕塑受到多数人支持,那就没有理由一拆了之、一移了之。当然,在决策前就征求意见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总之,有争议不可怕,重要的是客观理性地看待一件艺术品的存在资格和存在价值。如果能直面争议,就势展开一场关于艺术理念的启蒙与争鸣,让更多人由此领略到艺术的波澜,谁能说没有意义?
文|伍里川(资深媒体评论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8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