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高新区荔枝城片区航拍。
2025年上半年,惠州市惠城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发展机遇,在民生融合、产业协作、科技创新、规则衔接四大领域精准发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深度融入大湾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民生融合
本市首例药械通惠及听障患儿耳蜗手术技术创大湾区纪录
惠城区持续深化与大湾区城市在医疗、法律、文化等民生领域的合作,提升居民福祉,增强文化认同。
惠城区医疗领域融湾合作取得显著突破,“港澳药械通”政策成功在惠州落地开花。今年1月,全市首家获批该资质的公立医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了首批器械交付仪式。依托该项目,该院不仅成功为一名6岁听障患儿植入了人工耳蜗,创下惠州市首例药械通人工耳蜗手术、大湾区首例应用Nucleus8声音处理器的纪录,更同步建立起5项专项管理制度,确保药械的安全规范使用。截至目前,该院已获批14个药械品种,惠及34人次。
同时,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如火如荼。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大湾区知名医院签订4项专科合作协议,并与香港医疗集团达成共建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意向。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惠城区中医医院也积极与省级、深圳优质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或名医工作室,上半年共开展医学术交流活动10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
在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惠城区取得多项标志性进展。今年1月,惠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谭映华和惠州市住房与建筑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执行主任周远珍等2人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名册(2024年),助力调解队伍专业化、国际化。今年3月,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曾学智律师被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粤港澳大湾区专责小组及大湾区律师顾问小组成员,成为首位获此委任的内地法律专家,彰显了惠城法律人才的影响力。惠城区积极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前来惠城执业,目前已有6名大湾区律师在惠城执业。
惠城区充分发挥港澳台侨文化交流实践基地作用,上半年接待港澳台青年11批479人次。教育合作领域同样成果丰硕,目前惠城区共有11所学校与港澳学校缔结姊妹学校,上半年开展交流活动5次。
与此同时,惠城区的文艺精品正日益成为湾区舞台上的亮点。惠城音乐作品在广东省第二届粤港澳流行音乐唱作大会决赛中斩获佳绩,歌曲《唔知》荣获金奖(全省仅5个名额)。
惠城区的文旅吸引力还在持续提升。继水东街之后,祝屋巷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为吸引大湾区游客,惠城区精心设置28个打卡点,组织“集章打卡·惠游惠城”及“活力湾区·惠游惠城”系列文旅活动7场,有效激活本地文旅消费市场。
科技创新
惠港澳加强协同达成合作在惠建设“惠港澳科创文化交流基地”
惠城区一手强化本土创新平台建设,一手积极链接港澳科创资源,全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扎实进展。
上半年,惠城区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重点实验室各1家。更令人瞩目的是,重大产业项目自带创新基因,如利元亨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系统,将打造年产700台/套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品的智能装备研发中心;乐庭智联通信及沃尔核材湾区制造中心项目则聚焦生产工业机器人线、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等产品,剑指新能源汽车线束领域全国前三。
深化与港澳科创协同迈出关键步伐。3月,惠城区赴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香港数码港等地调研,成功与粤港澳人才服务(香港)公司、香港数码港、澳门城市大学、深圳宝安深港科创文化交流中心等达成合作,将共同推动在惠州天安数码城建设“惠港澳科创文化交流基地”,为人才、技术、项目的跨境流动提供强力支撑。
产业协作
今年来高新区建设全面提速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3%
惠城区不断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聚焦招商引资和平台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惠城密集“走出去”,赴广深莞佛等城市考察企业71家,拜访商协会和平台机构14家,引进大湾区产业项目5宗(含联席会准入及摘地),其中2宗为专精特新企业、1宗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投资总额20.49亿元,预计产值25.12亿元,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澎湃动力。
作为惠城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今年以来,惠城高新区建设全面提速,上半年推动7宗产业项目和51家入驻平台企业新开工建设,6宗产业项目和45家入驻平台企业竣工投产,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增至33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98.51亿元,同比增长17.3%。
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惠城高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日臻完善,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建道路13条,铺设雨污管网19公里;创新推出网约公交解决鹿岗、下良片区企业员工通勤“最后一公里”难题,开通2条免费直达市区的定制公交线路;东江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东江湾文体中心主场馆结构封顶,园区产城融合步伐加快。
惠城区工商联(总商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与港澳工商界合作交流。今年3月,惠城区工商联(总商会)与香港大中华中小企业商会签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政策、产业、金融协作等领域。6月,惠城区工商联(总商会)邀请该商会会员企业代表来惠城考察,推介惠城区现代服务业布局、营商环境与发展潜力,精准对接招商项目。
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软”建设和“硬”平台融合发展,惠城区将7月作为“惠聚服务,赋能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活动月,密集举办4场活动,营造“多点开花”发展氛围。
规则衔接
率先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提供600余项“就近办”企业服务
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惠城区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持续探索,努力营造趋同港澳、便捷高效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惠城区率先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在全区13个镇(街道)及高新园区科学布设24个智慧政务服务站点,并配备“湾区通办”自助终端,可为企业提供600余项“就近办”便利服务,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域覆盖,大幅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上半年,惠城区积极协助惠州学院做好《耐磨背提包》等“湾区标准”的申报工作,鼓励指导横沥梅菜、汝湖甜玉米等农产品企业及拓普家政等服务业企业参与“湾区标准”制定。目前,惠城区已参与8项“湾区标准”的制定工作,提升了区域产品与服务在大湾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惠城区还全力推进广东省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建设运营中心、惠州市数据要素创新中心(“两中心”)合署运营,吸引18名专家学者、18家数商加盟,5家数商入驻办公,重点建设普惠金融行业数据空间。同时积极配合建设广州数据交易所(惠州)服务基地,发动76家区内企业注册成为广数所会员,推动3款核心数据能力产品申报挂牌证,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与应用。
采写:南都记者李晓慧通讯员周文媚袁丽萍通讯员供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6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