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彩礼是怎么花掉的?是每日人物撰稿人康提无意间在小红书上刷到的帖子。下面上千条留言中能看到它的用途以及男女双方对待彩礼的态度。女方视彩礼作婚前被赠予的私人财产,婚后生活的保障基金;男方则认为这是自己父母给双方用的“小家庭启动资金”,前脚结婚后脚就想取用,为此发生了矛盾;也有女生因彩礼能不能、要不要拿在自己手里和原生家庭产生隔阂,从此看透了父母“有条件的爱”。
以“县城贵妇”调侃自居的康提回望了自己的身边人,竟然能清晰地回忆起每个姐姐妹妹结婚时的彩礼数额,这也确实是小城市津津乐道的话题——从男女不平等的古代社会到提倡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没有清晰的约定俗成,两性在彩礼上的认知偏差引发纠纷的事情在她身边不胜枚举,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社交货币。
在网上,彩礼是对女性道德审判的工具和性别话题争议的符号;现实生活中,彩礼则是一种叠加着多重功能的复杂婚姻保险。社会资源的不平等,生育带来的健康损伤,职场发展中的隐形壁垒,女性在婚姻中无法被量化的付出让她们看起来尽管是彩礼的收取者、财物的拥有者,但实际上她们并没有太多的主动权。
康提身边的女性包括她自己,无一例外,彩礼在结婚两三年后很快就被消耗殆尽,花在自己头上的少之又少。有些女性甚至还没有结婚,彩礼就已经被各路人马惦记。新媳妇们纠结给不给,给多少,都掺杂着人情、夫妻感情和个人顾虑,远没有法律界定的“个人财产”般纯粹。
文 |康提
编辑 |张轻松
运营 |芋头
时刻被人惦记的彩礼
“富婆回来啦!”
表弟的新婚妻子鑫鑫最近回婆家,总会遭到亲戚邻居的调侃。没办法,她老公、也就是我表弟家住在回迁小区,里面多是十多年前城镇化浪潮中泥腿上岸的村民,姑妈姑父两边80%以上的亲戚都住在里面,碰到谁都不足为奇。谈恋爱时鑫鑫总来玩儿,大家热情洋溢。自从结婚后亲戚们的关注点就变了。
这一切都源于她婚礼上的“风头”。当时她的送亲团浩浩荡荡,车队从单元门蜿蜒出了小区。一群人端着各样式的红色锅碗瓢盆、棉被鱼贯而入,其中两人抬着的盆栽格外引人注目:那哪里是两颗发财树,简直就是聚宝盆,拴着的红卡片上写满了陪嫁。什么古筝一架、钢琴一架、陪嫁60万元、黄金100g、电动小汽车一辆、名犬柯基一条……琳琅满目让人看都看不过来。
▲有的家庭会提前为女儿准备嫁妆清单。图 / 《再见李可乐》
能数得见的钱已经这么多,看不见的更不知多少。从此姑妈家娶了个“金疙瘩”的事儿在小区广为流传。大家以前打麻将还让着鑫鑫,出去买单见她是晚辈还不好意思,现在一说就是“成家了”“得顶门儿了”,轮流做东;别人问怎么骑摩托车不是开车回来,她不敢说摩托更便宜,怕人觉得“凡尔赛”。
就连表弟几个不常联系的小学同学都跑过来借钱。一问就是急用的救命钱,数额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大表姐孩子开锁宴,我们那儿习俗是舅舅出重礼,表弟出了5000块还被人议论,那么有钱了应该出一万元,为啥不多给孩子买个“金锁锁”。
鑫鑫有苦难言,悔不当初。都怪继父乱出主意,送嫁非要写上“红牌牌”。古筝和钢琴都是用了十来年的;车是刚工作时妈妈就给买的;小狗是从小养到大的;所谓陪嫁其实就是彩礼的30万元和亲妈另给的30万元;至于黄金,五个姨姨每人出了一件旧首饰熔了个新的,说到底也没出钱。可没办法,彩礼自从公开化后就成了被人惦记的目标,众人的调侃里除了羡慕也带了几分觊觎。
无独有偶,二表姐婚后的彩礼钱也不得安宁,时刻被当作他人的应急储备金。2021年她结婚时要了15万元彩礼,她从网上学来的攻略,10万元存了定期五年得利息,5万元现金拿在手上,想等新房交付了装修用,或应对家庭突发风险,她还颇有心得地发现“现在这年头反倒是纸钱(现金)能攒下”。
结果新房烂尾延期交付了一年,这钱自己没动却三番五次被人盯上:大表姐换车差三万块,不想动死期存款,知道二姐手里有现金就要来借;身为厨师的二姐夫年底失业在家躺了两个月,突然就不想打工了,念叨着拿上七八万元盘间店,非要自己创业当老板;连她的公婆也开口了,年纪大了,40多亩玉米收不动,专业收割机租一天就四五百块,村里好多人也买了,除了自己用,还能给别人家收挣工钱,他们过来问买个小一点的六万块行不行,言下之意身为儿子的你不得掏点,儿子没有儿媳妇彩礼钱不是搁着……
堂妹也一样。订婚前父母说好彩礼一分钱不要都给你,结婚后“给你”的条件变成了写你的名字放存折,怕你守不住存折我们给你拿。堂妹不答应父母又商议至少放一半在她们手上。本来堂妹就心烦,崩溃发声:可怜我那点彩礼,怎么全世界都在算计。
结婚,基层女性的“暴富”机会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传统婚恋观念中,嫁人,本质上嫁的是生产资料,嫁一份后半辈子的保障。对于我们这山河四省的十八线小城来说,彩礼在婚恋中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很有可能代表众多底层女性婚后唯一可傍身的家财。所以无论网上争议多大,彩礼始终是现实婚恋环节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若是男方条件不够,也只能“金钱来凑”了。我们附近县城总结当地人的一辈子有句俗话叫“前半辈子攒钱,后半辈子还债”。这里要还的债,便是儿子的“娶妻债”,大头为彩礼。以我们中部内陆省份的行情来看,彩礼近些年持续高涨。
10年前我和男朋友谈恋爱时,他已经到了适婚年龄,问我们当地彩礼标准,好让他“做个准备”。我记得我当年回答的是10万元左右。我大学毕业时的2018年,村里很多人家已经要到了16万、18万元,女方父母也以要到价高为荣;我在深圳工作了几年,2020年同学出嫁我回去参加婚礼,发现村里彩礼已经普遍是20万元;如今5年过去,彩礼更是奔向30万元。
“她刚结婚,手里有钱”是农村人对新婚小媳妇儿的共同印象。礼金加上彩礼、陪嫁,让不少女性婚后短暂富裕了一把。结婚这种“一辈子就一次”的郑重仪式感也让大家深陷消费主义。我妈1993年结婚时要了6000元彩礼,姥爷一分没留都给了她,她也潇洒果断给自己置办了的确良套装、变速自行车和银手镯。
▲上个世纪的彩礼标配。图 / 《亲爱的孩子们》
大表姐和姐夫2009年结婚,当年彩礼为8.8万元,她拿出3000元买了辆高级电摩上下班代步,和姐夫北京天津大连旅游了一番,还买了卡西欧手表,给姐夫做了身上千元的西服。剩下来才想着存起来以后用。公婆主动告诉姐姐债务他们来操心,你专心持好你的小家即可。
是的,绝大多数农村父母从不嫌弃这份甜蜜的负担。在他们的观念里,给儿子娶妻是父母天经地义的责任,是老天爷下达的任务。到了一定年纪孩子还没成家,众人责备的也都是他家大人,说他们过日子没成算,不知道给孩子张罗。所以我家早就未雨绸缪,30年前在我妈怀孕还不知道是男是女时,三间大瓦房他们就只敢住一间,将来一间留给儿子娶老婆。弟弟出生后,两人四处找活儿给儿子攒老婆本,不知疲倦。
传统农耕社会,人代表着生产力,女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婚姻中,彩礼的兑付本质上是男方家族对于女方家庭劳动力损失的财务弥补。对于女方家来说,养大女儿到了正要创造价值的年纪了嫁作他人妇,经济上的损失需要找到出口,故而以前的彩礼多数交付给女方家长,以“报答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到了现代社会,即便是我们农村,也很少听说彩礼被父母扣下留给兄弟结婚的了。条件最次的,也是女方父母把办酒席婚宴的钱从彩礼里出,剩下的都给女儿拿回去。比如我一个同学,结婚时候要了18万元,10万元她爸妈给存了条子准备陪回去;另外8万元取出现金放着给她结婚采买用。酒席钱、家里装饰、烟酒糖茶,眼看着她爸妈连瓜桃李果的钱都要从彩礼里扣,她着了急,生怕带回去的少了被婆家看不起,赶紧叫停父母的行为。
▲图 / 《幸福到万家》
父母不占便宜,不代表传统观念的消除——我住月子中心时,一位照顾我的阿姨有两个女儿,生了两个儿子的我也不免俗地调侃她还是你命好,女儿贴心,将来结婚成本可高可低,比我们从容了不知多少。她听了连连摆手,快罢了吧,一路供她念了大学,将来成家彩礼我又落不到一分,能挣钱也是去给别人家挣了。你有个儿子,将来人娶回来,钱也带回来,孩子也跟你家姓,啥也不损失。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有女儿的家庭是这样想的。甚至我的亲戚们也如此,我老公家条件好过我的原生家庭,地位不对等让我家人难免产生自卑心理。婚后我生的俩娃用他们的话说“可是给他家立了大功!”。言外之意这彩礼没白给,这老婆没白娶,把我在婚恋中的价值异化为生育价值。
自诩独立女性的我对彩礼并不看重,有就有,没有就拉倒。我能挣钱,老公也能挣,公婆还贴补,并没有太当回事儿。我看网上,关于彩礼的讨论也逐渐演化成了对女性的生育补偿和提前兑付的婚姻成本:女方结婚生子后,在家庭中往往承担更多的育儿、照顾责任,因此影响事业进步和个人发展,这笔钱相当于“赔偿金”。但真的能只花到个人头上吗?
彩礼多数在两三年之内就花掉了
社交媒体上,很多新女性信誓旦旦、铁面无情,彩礼是我的私人小金库,以后家庭的风险保障金,任何事情休想动。不过当典礼结束,真正的生活徐徐展开,每一次关于彩礼动与不动的拉扯,都隐含着另一层风险:不给钱,我们究竟还是不是一家人,婚姻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弟妹鑫鑫订婚后就陷入了两难,要不要取出10万元给老公找个工作。60万元的婚前财产她分为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金额存为1年到5年不等的定期。剩下几万元用于婚礼,婚后日常生活的开销有工资和兼职教小孩子古筝解决。表弟本来在一家二手车行做销售,因市场惨淡被迫辞职。家里蹲了大半年,赶在结婚的档口有人给他问了个门路,花10万元能有个稳定岗位,工资3000元一个月还有五险一金,夏天有高温补贴,冬天有烤火费,除了工资低和正式工不差什么。
表弟心动了,撺掇着鑫鑫掏钱。鑫鑫认为还没结婚这钱应该由男方父母出。姑妈姑父则大为不满。本来准备的婚房你嫌是城郊的不住,老俩口把全部积蓄掏出来全款买了市里的老破大;彩礼30万元村里第一等;收的礼金不够付酒席钱,就这还得分你一半;置办婚礼乱七八糟的花费得豁出去借,血已经被你们吸干了怎么还让我出。
鑫鑫满腹委屈,房子全款没我的名字;彩礼钱你家出,我妈不也出了对等嫁妆;别人找的老公至少能挣钱,自己还得贴。他退伍刚回来,对社会还不熟悉,花钱买工作靠不靠谱,被骗了我们找谁哭;结婚后就想生孩子,到时候花钱如流水,现在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还能守住多少……
因为10万块僵持不下,线人又催得紧,两人的婚事也推进得不痛快。一向对鑫鑫百依百顺的表弟态度犹豫,本来说好一起订酒店,他推脱有事儿让女方家去订;两人已经住进婚房、安顿得差不多了,他时不时冷暴力,又借口不方便搬回了爸妈家;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发生口角,鑫鑫说了表弟两句,他索性撂挑子说不想结就不用结。
▲不少人在结婚前夕会因为金钱问题产生矛盾。图 / 《欢乐颂》
姑妈姑父慌了,再负债也要先成家,说这钱自己家出可以;鑫鑫妈也急了,多大个事儿吵成这样,赶紧劝女儿不要把钱捏这么紧。鑫鑫进退两难,为了安抚每个人的委屈,无奈之下还是去银行取出了10万元。等两人顺利结婚、表弟成功上岗后,这件事仍如鲠在喉,微妙影响着两人的关系。她和我们说起时不禁落泪,钱是我担着名义,实际不还是给这个家。
据我了解,身边姐妹的彩礼多数在两三年之内花掉,且鲜少有人花在自己身上。有朋友不想公婆伺候坐月子,拿钱住了月子中心;有朋友婚后换了家庭用车;有人拿出来装修新家;还有人嫌还贷款白白给银行那么多利息实亏,索性一次性取出来还债……
这些支出都指向背着“小家庭启动资金”名义的彩礼,女生往往就放手了。而一些明显考验着家庭价值观的事儿,彩礼掏不掏令新媳妇们纠结不已。
我大表姐的彩礼是用来捞姐夫了。婚后不久她就生了孩子,身份的转变令她慌乱无措,和老公的关系也因对方不靠谱、不关注家庭变得岌岌可危,一度过不下去闹到公婆那里要离婚。正在关系白热化的节骨眼上,死性不改的老公又喝酒被查,恰逢当年酒驾刚入刑,交警队严查抓典型,他成了落网之鱼。
她本想给老公一个教训,希望他关上几个月出来吸取教训。结果公婆又是找关系又是托人情,非要拿8万元运作平事儿,求她说这关乎你们俩一生,将来有案底他这辈子就毁了。老俩口说着泪眼汪汪就要给她下跪:“他是你老公,你不心疼他这世界上就没人心疼他了。”她的父母也来劝她,不看僧面看佛面,爸爸有前科将来娃娃怎么办。难得夫妻是少年,离了婚你自己带孩子又有什么好日子过?
众人把她架在火上烤,钱又一分不出。她纠结难眠,听着孩子的啼哭还是心软了,掏出压箱底的彩礼解救了老公。她说当时全世界都站在你的对立面,不拿不行。可拿了结果就会好吗,未见得。当初痛哭流涕,发誓剁手剁脚、改邪归正的姐夫没几年又恢复了原样。
被婚姻伤透心的女人们逐渐认清,感情易变,守住钱财才是真。
▲图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县城女性,在悄悄攒“离婚资本”
在我刚订婚时,我的大学同学正在经历婚姻危机。她给我唯一的婚姻忠告就是人性不可测,把紧自己的彩礼。当时我大为震惊。要知道,她从高中就和男朋友谈恋爱了,一直不看重金钱,坚持AA,听闻我们北方的高彩礼还非常诧异,她结婚时按照广东的行情也就拿一万多元意思一下。
直到一年多后我才了解她的遭遇。婚后不到一年,她忙着备考公务员,和老公不住在一起。结果发现手机记录里金融从业者的老公出轨了夜场小妹,且还不是单纯上床,两人恋爱谈得有来有回。聊天记录里的老公都是平日里见不到的殷切模样。
她哭得撕心裂肺,闹得不可开交。一开始老公还带着悔悟,想拿出拆迁款的100万元当做离婚赔偿,众人劝她见好就收拿去买房;她舍不得多年感情迟迟下不了决定,拖了几个月,男方负罪感越来越轻,说好的100万元也因各种原因缩水至30万元,最后索性耍起了赖皮,不承认不离婚不赔偿,能耗你就耗。整整折腾了一年多她才把婚离了,至于分到多少也没和我们说。10年感情最终惨淡收场。
还有一个朋友的亲姐姐,因不好受孕被迫成为网上酷飒的丁克一族。年轻时和老公天南海北游玩,10年婚姻别人离的离、凑合的凑合,他们顶着父母催生压力感情依旧。直到老公年近40岁,突然幡然悔悟想要生个孩子。
姐姐年纪也大了,非常难受孕。男方却态度坚决,借钱赔10万元也要离婚。一直到朋友刷抖音看到姐夫新媳妇儿子过满月,算日子才发现他压根不是无缝衔接,而是婚内出轨。婆家全家人都知道,连八竿子打不着的省城表弟都回来参加满月宴,只有姐姐不知道。朋友心疼不已,姐姐去闹也闹过了,也打算起诉,可又能怎么样呢?律师说过了追诉期,再主张赔偿也最多两三万元,而她自己一辈子也不能要孩子了。
因为姐姐的事儿,朋友看透了婚姻,决定成为不婚主义者。“我也不图他们的钱,他们也别要我的命。”
曾经我也不信朋友们的话,恋爱8年老公钱上从不亏待我,我坚信自己是特别的一个。我不管钱,20万元的彩礼走了下过场就悉数转到了老公的股票账户。后来我们出国读书、家里换车、养孩子、请保姆等陆续花得差不多。直到有一次我们吵架气头上,他脱口而出“反正孩子也生了,我又不吃亏。二婚带男娃看你怎么嫁”时我才看清了自己的处境。
尽管事后他反复道歉,我仍心寒不已,后悔自己从不设防。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提出的社会风险理论中,个体通过“自我商品化”的方式应对系统性风险。意识到婚姻中不安全感的我也在往后生活“功利”起来,自己的钱攒着不出,日常用钱就套他的亲密付。若是生大气我就办卡,曾经一次吵架后一口气刷了他7000块买了一年的舞蹈课,瞬感神清气爽。他一面回味我上学时多么单纯,一面感慨我现在被这糟烂的世界“污染”成这样。
▲图 / 《三十而已》
婚姻经营到这个份儿上,我也深感悲凉。在办公室里一吐槽,大家日子竟然都大差不差。甚至有个财务大姐在悄悄攒离婚本——能自己买房子就不和她老汉过了;人事姐姐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结婚时她还和老公一条心,买房子写名都主动提出只写老公一个,“毕竟人家家出的首付”,自从发现老公行车地图里有搜索过按摩店的痕迹,她每个月都把老公的钱收上来转到自己账户,自己再转给银行还房贷,就是为了“到时候离婚房子也得有我一半”。
“感情都扯淡,有钱才有退路。”县城已婚妇女们活明白了,既然无法摆脱现实生活,只把老公当成养娃合伙人。能自己挣点的就更不指望老公。有位前同事坦言自己根本不管老公每天干嘛,反正“孩子要钱你贷款也得给我贷出来”。
她比我还小一岁,感情上想得倒很通透。在我和她抱怨老公把我微信取消置顶我很伤心时,她说以后伤心的事儿还多着呢,这都不算事儿,随后就约我和她逛街挑金首饰。她是属于网上那种会爱自己的人,朋友圈很精彩,事业上有上进心,下了班就约朋友们吃饭,周末一起遛娃,还问我出国旅游是不是要办护照,下次能不能带上她。
受她的感染,我在小县城也难得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关注点从老公身上解脱到自己的爱好,看书、减肥、旅行,和前同事隔三差五聚餐,为远嫁到此地、只有婚姻的我找寻一点自我空间。当然,每次看到朋友圈里以前旅行圈的驴友们满世界玩儿,除了羡慕我也有想要逃离的幻想,幻想自己旅居世界各地,靠写文章为生。“一生气就学英语”成了我的常态,单词软件卸了又下。
有时候我和男同事吃饭,提起我婚前买房是给自己留退路,万一将来离婚了……他赶紧打断,为什么你们女的总说这话,我媳妇也说将来离婚了怎么怎么的。说到底,婚姻里女性一直是弱势的一方,养育责任,隐形的家务劳动,父母养老照顾,付出和回报相差过大,实在失望时也就选择彻底离开了。毕竟有些牺牲,是多少钱和彩礼都无法弥补的。
▲婚姻非常现实。图 / 《春色寄情人》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6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