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合肥田埂惊现“猪鼻子怪” 专家提醒:萌态之下藏利齿,勿近!

大皖新闻讯近日,合肥市蜀山区小岭南附近的稻田埂上,居民程女士邂逅两只形似野猪幼崽的“猪鼻子怪”。程女士把这一趣事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引发广泛关注,她才得知陌生小动物是本土物种猪獾。7月26日上午,程女士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当地种了很多树,生态环境变好了,“我前两天开车经过马路,也看到一只很大的猪獾。”

程女士介绍,当时她在田间劳作,于田埂发现两只安静趴卧的小动物,感觉很可爱,旁边还有个土洞。她抚摸上去,小动物发出“吱吱吱”的叫声。她一度误认为是它们是野猪幼崽。“我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见,后来得知是猪獾,因为它鼻子像猪。”

令人意外的是,数日后,程女士家中怀孕的母犬竟将其中一只幼崽叼回。“我家狗正好也怀了宝宝,它把猪獾叼回窝里,似乎当成了自己的小崽,并未伤害它。”程女士回忆。在拨打110并连线到相关部门后,被告知应将这只小动物放归原处。这头幼崽被送回发现地。

程女士提供了一段视频,大皖新闻记者转发给合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郑从容识别,确认为猪獾。郑从容介绍,猪獾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合肥乃至安徽地区原生中型兽类,成年体重可达10-15公斤。作为夜行穴居动物,它食性极杂,从玉米、花生到昆虫、小型动物,皆在它的食谱上。“猪獾与狗獾外形近似,两者是亲戚,但关键区别在于,猪獾的鼻尖是肉色,鼻孔明显朝前,且双颊各有一撮标志性白毛。狗獾的鼻尖是黑色的,鼻孔是朝两边的。”

郑从荣说,猪獾在合肥大蜀山、肥西紫蓬山、肥东浮槎山等地数量渐增,但在欣喜于生态向好的同时,也要注意猪獾带来的隐忧,它们啃食庄稼,而且挖掘的洞穴深长,可能会威胁水利设施安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何况如此大体型的动物。”更值得注意的是,猪獾性情凶猛、咬合力强,属鼬科中的“战力强者”,且为狂犬病毒及寄生虫携带者,直接接触风险极大。

针对市民偶遇猪獾尤其是幼崽的情况,郑从容强调,应立即联系林业等专业部门,由专业人员将其转移至远离居民区的野外;幼崽则应交由有资质的救助站或动物园。切勿因外表“憨厚”而私自收留或接触。

大皖新闻记者许佳实习生陈森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648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