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美贸易谈判刚落下帷幕,南海海域就传来一则让人大跌眼镜的消息。
美军“尼米兹”号航母上的两架舰载机,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接连坠海,全员获救的结果虽算幸运,但这罕见的连环事故,还是让外界议论纷纷。
一小时双坠机,尼米兹号的“谢幕部署”开局尴尬
事情得从当地时间10月26日下午说起。
两点四十五分左右,隶属于“尼米兹”号第73直升机打击中队的MH-60R“海鹰”直升机,正在执行例行任务,没成想突然失控坠落在南海海域。
美军搜救部队反应倒是挺快,立马出动把3名机组人员全救了上来。
没等大家从第一起坠机的惊讶中缓过劲,另一架战机又出了状况。
距离直升机坠海还不到一小时,第22战斗机中队的F/A-18F“超级大黄蜂”双座战机,在从航母起飞的瞬间突发意外,直接坠入大海。
好在两名飞行员反应迅速,成功弹射跳伞,很快就被搜救力量找到,身体状况也很稳定,没在事故中受伤。
同一艘航母上的两架舰载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出事,这种情况真的不多见。
而这出事的“尼米兹”号,本身也带着特殊身份,这是它最后一次执行海上部署任务,结束后就要返回本土退出现役了。
这艘航母今年3月26日从美国西海岸出发,先去了中东执行对胡塞武装的威慑任务。
中东的任务一结束,10月17日它就马不停蹄进入南海,之后一直在这片海域活动。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美军派航母来南海,无非就是想在我们家门口炫耀武力,给中国施加压力。
本来想好好“秀”一把,没想到刚登场就接连出丑,这尴尬程度可想而知。
美军对外的表态也挺有意思,字里行间都在强调救援力量“反应迅速”,对坠机的核心原因却讳莫如深,只说正在深入调查。
搞不清他们是真的还没查到原因,还是不想把真相公之于众。
甩锅中方?想多了,对峙始终可控
事故一发生,就有不少人猜测,会不会和中美近期紧张的关系有关?毕竟当时中美贸易谈判刚结束,南海又是敏感海域,这种联想似乎也情有可原。
本来想顺着这个猜测往下琢磨,但后来发现纯属想多了。
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态度一直很坚决,对于美军舰机侵犯南海岛礁的行为,我们也多次进行跟监、拦截和驱逐。
但这些行动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保持克制和可控,不会主动引发冲突。
更何况,中美贸易谈判正处在关键阶段,双方心里都清楚,这个时候最忌讳节外生枝。
解放军作为一支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武装力量,绝对不会做主动挑衅的事。
如此看来,把坠机事故和中方联系起来,完全是没有根据的猜测。
其实稍微想想就能明白,美军在南海的行动我们一直都保持着合理应对,既不会放任他们的挑衅,也不会故意制造摩擦。
这种有度的应对,既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也是为了地区局势的稳定。
美军要是真的把坠机原因往中方身上甩,怕是连自己都觉得站不住脚。
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老旧航母+高强度操作扛不住
排除了中方的因素,那事故的责任自然就得美军自己扛了。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分析,大概率就是自身问题叠加导致的。
首先得说说“尼米兹”号这艘航母本身。
它已经服役快半个世纪了,舰体和上面的舰载机都早已进入老化阶段。
就像一辆开了几十年的老车,就算平时保养得再好,也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
这次是它最后一次部署,说不定就是老装备实在扛不住高强度任务,才接连出了岔子。
再看看美军在南海的行动强度。
“尼米兹”号进入南海后,就没闲着,频繁开展舰载机起降、自由飞行等任务,摆明了就是想通过高强度行动对中国“挥舞大棒”。
但解放军的海空兵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的每一次挑衅,都会遇到我们的坚决回应。
美军机组人员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每天要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和任务,还要时刻留意周边局势,忙中出错的概率自然会增加。
连续坠机看似意外,其实仔细想想,也是长期高强度部署下的一种必然结果。
而且这也不是美军舰载机第一次出事故了。
之前“罗斯福”号航母的F-35C战机就曾在南海坠海,“福特”号航母的F/A-18战机也出现过起降故障。
如此看来,美军舰载机事故频发,并不是偶然,而是暴露了他们装备维护和训练体系上的漏洞。
美军总想着靠武力在全球彰显霸权,把航母派到别人家门口耀武扬威。
但时代早就变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欺辱的积弱国家。
这次“尼米兹”号的连环坠机,或许就是一个提醒:霸权主义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靠炫耀武力只会自食恶果。
毫无疑问,南海的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维护。
美军如果还不放弃“从实力出发和中国打交道”的错误立场,继续在敏感海域搞挑衅行动,未来类似的事故可能还会发生。
与其把资源浪费在四处挑衅上,不如坐下来和各国平等对话。
只有尊重彼此的主权和利益,才能真正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才是对自己和他人都负责的选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856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