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分享西藏救援经历被诅咒,有人测充电速度遭扒住址,转头企业带着 480 份证据告上法庭。同样是车圈声音,为啥真话要被恐吓,维权能这么硬气?
这事儿真的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现在买新能源车像 “选阵营”,说句自家车好就被贴 “水军” 标签围攻。可小米这次不一样,直接把 “取证、发函、诉讼” 做成了标准化动作。
10 月 17 日王化的通报里全是实在数据。从 9 月 26 日到 10 月 15 日,6032 人申报网暴,480 人凑齐完整证据,23 人马上要立案。这些数字背后,是车主们的真实噩梦:成都事故后,门店直播间被骂刷屏,聊车机流畅度都能被 “人肉” 举报收黑钱,最后只能清空账号。
雷军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说 “这只是冰山一角”,这话真不是夸张。小米法务部今年都评估了 16465 条舆情线索,盯着 231 个可疑账号,已经告了 92 个,帮车主维权就有 35 起。更关键的是,他们还搞了 “反网暴取证指引”,连平台都联动出 “小时级” 封禁机制,怕暴力升级。
这股硬气,其实是政策给的底气。9 月六部委联合发了整治通知,直指恶意诋毁、黑公关这些乱象。雷军之前就说过,对这事儿举双手支持,毕竟小米汽车 “全网被黑最惨” 可不是虚话。现在有政策撑腰,23 起立案案自然成了行业试金石。
但话说回来,反网暴光靠一家企业不够。问界、小鹏车主也遭过类似攻击,大部分人只能 “只点赞不发言”。比亚迪之前赢过 201 万的官司,鸿蒙智行追责了几百个 MCN 账号,14 家车企还联合倡议抵制水军。看得出来,整个行业都在跟黑公关死磕。
判断维权管用不管用,就看两个点。一是有没有依法来,小米的每步都踩着法律线,从证据固定到诉讼支持全有章法,这比空骂管用多了。二是有没有形成合力,六部委压阵、企业搭平台、车主敢站出来,这才是真的 “反杀”。
不同角色的发力点也不一样。企业得像小米这样建 “绿色通道”,别让车主孤军奋战;车主得学会用 “取证指引” 保护自己,毕竟法律认证据不认情绪;平台更得扛责任,不能让恶意言论随便流窜。
现在最让人期待的,就是这 23 起案子的结果。要是能打出标杆,说不定以后说真话的人就不用怕了。毕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话真的该被所有人记住。
你或身边人遇到过 “说真话被攻击” 的情况吗?如果是你,会选择沉默还是像这些车主一样收集证据维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8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