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很多单位,已经发不出工资了

最近在后台,有位体制内教师朋友留言,说自己对现在的收入不太满意,想着干脆辞职去创业,问我怎么看。

我只想劝一句:这年头,你还能稳定领工资,就已经是硬通货了。

你还想创业?

真有那闲钱,不如换成硬币打水漂,起码漂得慢点儿,

不像现在,很多单位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不夸张,这是真的。

一线城市也开始工资打折了

我一个在福建做运营的朋友,6月的工资只发了一半,公司给的理由是“资金周转困难”。

我姐姐在重庆的一所学校,已经两三个月没见到工资的影子了,说是“统一到下半年补发”。

本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结果你打开抖音、视频号、公众号,全都是“工资又拖了”、“公司跑路了”、“被欠薪了怎么办”的帖子。

这还真不是个例,而是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过去我们总说“铁饭碗”,现在是连锅底都开始漏了。

尤其是在教育、建筑、公共服务这些原本大家以为“比较稳”的行业,正在一一沦陷。

一线不景气,连地铁都开始亏钱了

哈尔滨的地铁,一个月前我去出差,早晚高峰的客流都不算多,别说人挤人,连人碰人都难。

你说这样的运营状况,能不亏钱吗?

连地铁都发不出工资了,更别说公交、建筑施工、传统报业这些原本就“养不活自己”的行业。

再看看2024年秋招的情况——兰州某岗位硕士学历月薪2000元。

说句实话,不管是上不上当,反正吃亏肯定是吃定了。

老板“扛不住”,打工人“走不起”

很多人明知道公司不行了,还是咬牙留下来。

为啥?

怕失业、怕房贷、怕家人生病、怕孩子上学费用没着落。

就跟炒股被套牢一样,总觉得能回本,只要我等一等。

有网友爆料,他老板干脆跑路去了德国,公司没人管,工资自然就停了。

还有人拖欠三五个月工资也不敢走,因为年纪大了、竞争力弱了、新工作难找了,连跳槽都变成了大冒险。

最悲伤的,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先共情老板,反倒忘了自己才是被欠钱的受害者。

老师们也别觉得体制稳如山

虽然我们是老师,工资来源相对稳定,但现实也并非绝对。

有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早就开始合并、裁编,临聘教师直接停薪的不在少数。

就算你是在编教师,也很难说将来不会受到财政缩减的影响。

现在的年轻老师,别再抱着“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的幻想了。

真正的稳定,从来都不是单位,而是你自己有没有随时“换饭碗”的能力。

主业保底,副业兜底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与其一冲动裸辞,不如冷静下来谋一条“第二收入曲线”。

我们很多同行,其实已经在下班后开始搞副业了。

有的写公众号、做短视频;甚至有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线上一对一辅导。

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多一个选择、多一份底气。

副业不是“低人一等”,而是你为自己家庭、为未来兜底的方式。

别等真出了问题,再慌慌张张。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白天上课挣饭票,晚上搞副业攒底气”。

哪怕你每个月多挣个几百块,也能抵掉物价上涨带来的焦虑。

多存、少花、备风险

以前我们常说准备三个月生活费应急,现在这套标准早该更新了。

建议大家至少留出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费,放活期账户,能随时取用。

别全放理财,更别信什么“高收益产品”,先保证安全再谈增长。

还要想办法提高收入弹性,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份主业、一个副业,再加一个抗风险的现金池,才是我们这种普通人,在这个不确定时代里的“护身符”。

最后的提醒:

如果真的碰上工资拖欠,一定记得维权。

劳动法白纸黑字写着:工资必须按时足额发放

该留的证据要留好,该走的仲裁程序也要走。

不要让“怕丢饭碗”成了老板赖账的护身符。

我们这一代人,正处在经济结构剧烈变化的转折点。

行业有高低起伏,政策也在频繁调整,但你自己手里的能力、存款和认知,是唯一能陪你穿越周期的“保险”。

所以,老师们,不管你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管你是否还对工作充满热情,都要记住一句话:

最好的安全感,不是单位发工资,而是你随时都有“赚钱的能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666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