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华为的流程,理想和赛力斯确是两种结局,就算华为内部不同产品线也是不同的结果,所以流程本身不是“原罪”。
销量骤降、出牌变慢,理想公开承认“学华为”失灵
10月理想交付不足3.2万辆,同比环比双降,L系列从月销5万跌至2万级,i8上市平淡,i6订单高涨却受产能卡脖。雁栖湖闭门战略会上,管理层罕见反思:“我们出一次牌,对手出两次牌。”曾引以为傲的“四年一平台”被压缩为“两年一大迭代”,供应链大会同步动员,要求配套企业跟随翻倍提速。美团CEO王兴仅列席第一天产品讨论,未再多言,内部共识是“持久战”提前进入白刃阶段。
反思矛头首先指向“学华为”后遗症。2023年引入的PBC绩效(个人承诺+强制排名)在销售一线诱发跨区抢单、内部返佣,纯电车型误判需求;7月PBC被正式废除,OKR重新上线。组织层面,华为式“组织部”降格为普通HR模块,向产品与战略群组汇报,创始人李想直管人力,标志着“去华为化”完成。理想总结:流程可以学,节奏必须自己找;再迷信“华为节拍”,只会继续被动挨打。
从平行出口到官方直营,理想晚了两年,急需补课“出海”
战略会给出海业务定下“史上最急”时间表:2026新车型全部适配海外法规,中东、中亚、欧洲直营网络2025Q4启动,德国、美国研发中心同步扩编。原因是平行出口红利被政策掐断——2026年起注册不满180天新车无法申领出口许可证,俄罗斯、中亚又加征中转税费,理想平行出口量从月均4000辆骤降至几百辆。内部反思:“最大的失误是全力出海晚了两年。”
对比之下,小鹏、零跑、蔚来早已把出海写进年度KPI:小鹏2025年海外交付占比目标25%,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KD工厂已落地波兰。理想直到2024年仍在“直营还是经销”间摇摆,出海团队30人编制2022年被整体调回国内。如今,理想计划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建设自营零售中心,产品前脸取消“Li”标识,改用“IDEAL”英文字母,试图弱化中国元素、强化全球品牌。资金层面,IPO剩余募资40亿元划至出海专项,但能否在两年内追上同行,仍是未知数。
搞AI需要“砸钱”,算力每月烧1亿元,两年后推推理芯片
战略会单独留一整天给AI,Y Combinator中国创始人陆奇视频参会。内部已明确:稀缺的不是训练算力,而是推理算力。理想现有10EFLOPS训练、3EFLOPS推理资源,每月算力采购成本超1亿元,且持续追加。车载芯片路线也全面转向推理:第一代自研AI芯片已回片上车,2026年部署旗舰车型;第二代芯片两年后流片,侧重推理并行度,运行大语言模型性能号称达市场最强芯片2倍、视觉模型3倍。
机器人与穿戴设备被写进长期规划。2024年成立的“空间机器人”“穿戴机器人”二级部门仍在招兵买马,智能眼镜、家用机器人原型已做三轮内部评审,但尚未到发布节点。理想想讲的故事是:汽车只是AI终端之一,未来稀缺的是“推理算力+数据闭环”,自研芯片+大模型+终端硬件三位一体,才能撑起“AGI时代终端企业”估值。王兴在2023年就提醒:“车机端理想同学+大模型”远远不够,必须做硬件外溢。如今,理想把每年研发投入的50%划给AI与芯片,金额高达80亿元,比2024年翻了一番。
赛力斯的“反向操作”,把华为流程写进招股书,百亿募资继续学
当理想高调“去华为化”时,赛力斯却把“学习华为”写进港股招股书。公司计划把70%募资投入研发,30%用于数字化转型,核心抓手仍是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SC(集成供应链)流程。内部已设“华为经验办公室”,由原华为全球HRBP管理部部长李文智牵头,目标是把赛力斯从“卖车公司”变成“流程型组织”。
赛力斯的逻辑是:华为方法论的尽头是“可复制、可放量、可全球化”。问界M9月销1.5万辆、单车净利1.56万元,被内部视为IPD流程的红利——“一套代码换不同车型,平台复用率70%,研发周期缩短8个月”。下一步,赛力斯要把IPD复制到出海车型:2026年中东、欧洲上市的右舵M8、M9,将共用同一套电子电气架构、同一套鸿蒙座舱代码,仅外观、法规适配区域差异。流程办公室甚至规定:任何新项目立项必须先写“Charter(商业任务书)”,再谈预算,否则财务不予拨款。
更“华为”的是激励机制。赛力斯刚刚通过“虚拟股权+递延奖金”方案:核心员工须购买公司虚拟股份,锁定期四年,达成利润目标后可获双倍返还;未达成则本金不保。内部人称“PBC现金版”,与华为“时间单位计划”异曲同工。赛力斯管理层直言:“我们要把华为流程学到底,别人放弃时我们反而要加码。”
同一套流程,两种结局,快慢之间,没有标准答案
理想用三年时间走完“引入—高潮—退出”的华为周期,赛力斯却想把华为流程变成百年基石。前者担心“流程锁死节奏”,后者相信“流程放大规模”;前者要两年一迭代,后者要四年一平台。资本市场给出截然相反的信号:理想年初至今跌20%,赛力斯港股挂牌三日微涨4%。
两种路径,没有绝对对错。理想选择“敏捷优先”,在纯电、出海、AI三线开战时,用创始人直管、OKR快速校准,避免被流程绑架;赛力斯选择“规模优先”,借华为IPD把平台复用率拉到70%,以问界M9为模板快速复制到全球右舵车型。一个信奉“快就是安全”,一个坚信“慢就是效率”。下一轮财报季,销量数字会给出更清晰的答案:在新能源汽车生死竞速里,到底是流程制胜,还是节奏称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car/7908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