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汽车百科

发现安全隐患,车企都应第一时间主动召回

近两个月,汽车行业发生了两起引发广泛关注的召回事件:10月31日,理想汽车召回1万余辆2024款MEGA;9月19日,小米汽车召回11万余辆小米SU7标准版电动车。

两起召回事件都发生在备受瞩目的车辆安全事故之后,均引起了激烈的社会舆论。但车企的应对方式不尽相同:理想汽车在事故一周后主动发起召回,而小米汽车则是在事故近半年后、经调查介入才实施被动召回。

尽管召回性质不同,但理想和小米均被部分舆论评价在“大事化小”。

理想汽车虽以“主动召回”示人,却未能完全消除车主疑虑。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公布的信息显示,仅2024款MEGA使用了这批需要召回的防腐性能不足的冷却液,其他车型未受影响。而且,在理想MEGA起火事故之前,已有部分2024款车型车主反映接到售后通知,称车辆存在绝缘体故障,有的车主甚至因此免费更换了电池包。这些迹象不禁令人狐疑。

而在小米汽车被动召回事件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是针对“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但是召回原因也事关辅助驾驶。小米SU7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此次召回车辆生产日期在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这意味着,在“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米SU7标准版仍正常销售了5个月,直到小米汽车受调查被动召回这批车辆。

在召回当日,小米汽车还在公众号《答网友问》中将受调查召回称为“OTA召回”。这一表述在技术上虽无不当,却在概念上模糊了“召回”的严肃性,弱化了其作为安全补救措施的法律与社会责任内涵,也让小米汽车在近期迎来了剧烈的口碑反噬和争议。

上述这些质疑都深刻地反映了,市场对汽车安全隐患的“零容忍”态度。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十分明确:车企应在发现隐患的第一时间主动召回,彻底解决问题。汽车安全事关人命与公共安全,不容任何侥幸与拖延。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重塑汽车行业的今天,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是一个动态过程。将“新事物”转化为市场信任的“好事物”,需要车企在事故发生后做得更多:既要及时公布调查结果,消除公众恐慌,更需尽快拿出切实方案,预防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车企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事故分析体系,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便开启主动召回。

以“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和“10·13成都小米SU7燃爆事故”为例,这两起事故有一个共同点,即车门把手均无法打开。在门把手设计上,小米SU7无机械式外把手设计,若想从外部打开车门,只能通过按压藏在门把手内部的微动开关实现电动解锁。

而根据近期开始征集意见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针对车门把手断电后的安全打开性,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机械式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

基于此,市场上已有声音呼吁小米汽车应主动召回,以彻底消除隐患。

监管层面亦在持续行动,旨在构建更透明、严谨的行业安全生态。在10月中下旬举办的2025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多部门强调加强新能源汽车监管、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将创新召回监管体系,建立并推动实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汽车远程升级报告制度,试点开展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他强调,提升质量、保障安全归根结底要依靠企业。

有安全隐患主动召回,把车主安全放在第一位,方显车企社会责任和价值观本色。车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精准高效、预防为主的事故分析与主动召回体系,将是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7871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