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一出,全球都愣了。
谁能想到,曾经给国产车“喂饭吃”的发动机教父三菱,居然彻底退出中国了。

而且,这还不是第一个。
讴歌、菲亚特克莱斯勒、雷诺……一个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说凉就凉。
这事说来也不复杂。
2025年7月,三菱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发动机工厂正式更名,彻底告别中国市场。
要知道,在中国汽车刚起步的那些年,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自主品牌靠三菱发动机活着。
就连现在很多叫得出名字的国产车企,当初都是靠三菱的技术“启蒙”的。

但光有情怀,显然不够用。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讴歌2020年在中国只卖了1.1万辆,同比跌超24%;
菲亚特克莱斯勒更惨,全年销量勉强破4万,暴跌45%;
雷诺直接腰斩,年销量只剩2万辆出头。
而这些,都发生在新能源车还没成气候的2021年之前。
你说是因为政策卡脖子?
其实也不是。
新能源赛道对所有人开放,国产车能做,合资车也能做,补贴大家都拿得到。

但很多合资品牌就是反应慢半拍,还总端着“国际大牌”的架子。
说白了,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产品上。
中国消费者要什么?要大空间、低油耗、高智能。
但某些品牌偏不——
Jeep推的指南者、自由光,全是全球车型,根本不针对中国做优化;
讴歌国产TLX-L,轴距是加长了,但动力老旧、内饰停留在十年前。

甚至有些二十多万的合资车,连CarPlay都要加钱选装。
这年头,谁还吃这套?
而且,中国车市早就不是“人傻钱多”的时代了。
消费者会比参数、看测评、刷视频、查口碑,心里门儿清。
你没真本事,光靠一个“进口标”就想混市场?
那真的不行。
有意思的是,这些品牌在海外活得还挺滋润。
Jeep在美国是“越野图腾”,卖情怀都有人买单;

讴歌在北美靠本田的老用户基本盘,销量也不差。
为什么?
因为这些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用户容忍度高,还有品牌情感和文化认同护体。
但在中国,这套行不通。
你没有早早扎根沉淀品牌情怀,也没有BBA那样的社会标签加持,甚至服务也跟不上。
再加上国产车这几年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突飞猛进,此消彼长,差距就越拉越大。
在我看来,这不是偶然,而是一场必然。
中国市场不是噩梦,而是试金石。
它过于开放,也过于残酷,逼着每一个参与者必须真刀真枪地拼产品、拼体验、拼诚意。

那些跟不上节奏的,注定要被淘汰。
以前是这样,以后更是。
不信你看,现在就连现代旗下的捷尼赛思、日产旗下的英菲尼迪,也越来越边缘化。
不是中国市场不友好,而是它不再给“混子”留位置。
说到底,能活下来的,永远是那些尊重用户、持续创新的品牌。
其他都是虚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7848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