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芝麻
编辑|柠檬
《阳光俱乐部》上映了。
这部入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男主黄晓明拿下了金爵奖影帝,还收获了金鸡奖影帝提名。

荣誉颇丰,本以为魏书钧导演这次又要复刻《河边的错误》的成功。
但是,票房先兜头泼下了一盆冷水。
上映三天,票房仅仅有436万,甚至远远低于日本动画电影《世界计划:无法歌唱的初音未来》的1800万票房。

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档期,没什么竞争的时间节点上映,预测票房才851万,甚至还不到1000万,排片率已经低至3.9%,可见这部影片有多么不被看好。

打开评论区,涌入眼前的几乎都是差评:
“无聊又难看,坐在电影院简直度秒如年”
“四不像作品”
甚至还有观众直言反讽:
“很喜欢,睡得很香”

观众的评价一针见血,这部作品哪里出了问题?
01内核空洞,剧情浅薄
《阳光俱乐部》讲述了不惑之年的吴优(黄晓明饰)因车祸智商认知停留在孩童时期,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生病后,他与哥哥吴迪(祖峰饰)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救母之路的故事。

导演魏书钧试图用自己熟悉的“超现实”方式,解构人生、死亡这些严肃命题,但是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犹如鸿沟。
吴优加入了成功学组织“阳光俱乐部”,他听信俱乐部蔡博士(贾樟柯饰)的话,为了给母亲晒太阳砸墙、每天给她带苹果。

经过这一系列荒诞的举动,也应该延伸到对苦难、死亡的探讨了吧?
并没有。
电影在闹剧后,戛然而止。
提出的问题没有解答,整部电影像蔡博士的“成功学”一样空洞。

“不要让昨天的阴影笼罩今天的光明,nothing is impossible,don’t worry,be happy!”
这样的励志鸡汤口号,替换成谁都可以喊,但是对于实际的问题,毫无意义。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中角色的刻画也极为扁平。
戏份多的蔡博士、吴迪、沈丽萍,都丝毫没脱离观众对这类角色的刻板印象。

蔡博士精明功利,沈丽萍的乐观开朗,对儿子有着纯粹的母爱,吴迪给弟弟收拾残局。

而保安、林先生、晓雪(杨采钰饰)这样的角色,甚至删掉了也不会对剧情有什么影响。

可以说,这部电影是魏书钧一次失败的试水,他的荒诞现实风格,更适合《河边的错误》这种强悬疑、强反转的题材,而非现实题材。
而强行套用在《阳光俱乐部》中,既没有喜感,又没有深度,水土不服。

但除了影片的整体质量一般,也不得不承认,黄晓明的票房号召力,远远不如从前。
02“冲奖式”表演,观众不买账
这几年黄晓明领衔主演的几部影片,纷纷遭遇票房“翻车”的惨剧。
《最后的真相》票房5467.5万,《戴假发的人》票房只有420.8万。


这两部电影的口碑,分别是5.9分和5.1分,远远达不到及格线。

而按照《阳光俱乐部》眼下的口碑,这部电影的票房也难以超过1000万。
一年“扑”一部,每部不重复。
但是黄晓明选择出演这部《阳光俱乐部》,依旧是有冲击奖项的野心在。
影片中的吴优是一位智商、认知障碍的特殊人士,这样的角色已经成了演员为艺术献身、展现演技的不二选择。

不可否认黄晓明为这个角色做了不少功课,增肥三十斤贴合人物臃肿的体态、憨拙的步态,戴牙套、修剪稀疏的发型,从外形上完全融入角色。

黄晓明的演技功底扎实,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有挑战,而最终的完成效果也谈不上差。

只是,这样一个略显功利化的选择,在一些观众看来,更像是一场照本宣科的表演,只为冲奖。

不是塑造角色、不是演给观众,而是演给评委。
曾经屡屡斩获金鸡、百花、华表奖的影帝,如今却落到如此尴尬的境地。

这几年黄晓明的影视作品都没什么水花,作为演员,作品的影响力远不如他个人的婚恋花边新闻传播范围广。

而在80后男演员稳稳立住口碑,90后小生迅速崛起时,黄晓明这位47岁的75后演员,拿不出什么代表作,既没有流量小生的颜值吸引力,也没有广泛认可的观众缘,正在逐渐被观众抛弃。
03结语
今年的国产电影市场不乏一些口碑不错,但票房并没有那么理想的电影。
观众对于影片的选择更加严格,不仅要质量过关,更要能让人有所触动,产生共鸣。
而以这样的标准来看,《阳光俱乐部》算不上一部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男主黄晓明的口碑与演技,虽然不差,但也难以扛起票房。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7855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