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72小时被《人民日报》四次点名于和伟,这份荣誉含金量直接拉满。
再回头看张艺谋当年的评价,才发现原来是妥妥的“预言家”。
果然好演员的光芒,从来都藏不住......
从“跑龙套”到“演技派”
谁能想到,如今的“叔圈顶流”于和伟,早年的人生剧本满是坎坷。
他出生在辽宁抚顺的一个普通家庭,上面有八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
可命运却格外残酷,在他三岁那年,父亲就不幸去世,全家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小时候的于和伟,日子过得紧巴巴。
母亲为了养活九个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晚上还要缝缝补补到深夜。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总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孩子们,自己却常常啃干粮。
这种艰苦的生活,让他从小就懂得了责任和坚持。
长大后,于和伟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家里根本拿不出钱供他学艺术,他只能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偷偷自学。
992年,他终于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
为了凑学费和生活费,他假期里去工地搬砖、去餐馆端盘子,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毕业后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他跑了整整七年龙套,在各种影视剧里演小配角,有时候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最艰难的时候,他交不起房租,只能住在地下室里,连吃一碗热乎的面条都成了奢望。
可就算这样,他也从来没放弃过对表演的热爱。
他把每一个小角色都当成主角来演,仔细琢磨角色的心理和神态,积累了大量的表演经验。
终于,在2009年的《三国》中,他饰演的刘备让观众眼前一亮。
之后,他又凭借《军师联盟》《觉醒年代》等作品,一步步站稳脚跟,从无人问津的龙套演员,变成了公认的实力派戏骨。
如今,于和伟更是凭借《沉默的荣耀》被人民日报4次点名......
4次点名,官方认证的“演技标杆”
今年,于和伟凭借《沉默的荣耀》中的吴石将军一角,彻底引爆全网,还收获了国家级媒体的“连环打call”。
10月中旬,《人民日报》客户端率先发文,盛赞他的表演“让历史人物活了过来”,精准捕捉到了隐蔽战线工作者的隐忍与坚定。
紧接着,《人民日报》微博连续三条内容聚焦于他。
不到72小时的四次点名,这在娱乐圈堪称“天花板”级别的荣誉。
网友们纷纷调侃:“这是官方盖章的‘演技教科书’吧!”
更值得一提的是,《沉默的荣耀》不仅在内地口碑爆棚,收视率突破4%,网络话题量更是高达8亿人次。
而于和伟本人却始终与热搜保持距离,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作品上。
这份认可,从来不是偶然。
为了演好角色,于和伟翻了很多资料,分析人物性格,可想而知,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而这份敬业,正是他能被官方力挺的核心原因!
回看如今的于和伟,才发现当年张艺谋的话说的真对......
原来张艺谋真的没说错
于和伟的爆火,也让张艺谋多年前的评价再次被翻出。
早在二十多年前,于和伟还是张艺谋剧组里一个不起眼的群演时,就因为做事认真被张艺谋记住,当时张艺谋就觉得,这个年轻人将来一定能成气候。
后来两人合作《坚如磐石》,张艺谋更是给出了顶级评价:“于和伟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没有之一。”
这份赞誉绝不是客套话,拍摄时的一个细节就能证明。
有一场他和雷佳音的对手戏,剧本只有简单的几句对话,他却即兴加了个整理袖口的动作。
表面云淡风轻,骨子里却透着狠劲,一下就演出了“笑里藏刀”的感觉,让监视器后的张艺谋当场拍大腿叫好。
张艺谋曾在采访中坦言,于和伟是那种“越用越有味道”的演员,他的表演有厚度、有力量,能扛得起大场面。
当时还有人觉得这是导演的偏爱,可如今随着《沉默的荣耀》爆火和官方的认可,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张艺谋的判断太准确了。
从当年的“最牛群演”到如今的官方宠儿,于和伟用二十多年的坚守,证明了张艺谋的眼光,也诠释了“好演员从不缺机会,缺的是沉淀”。
他不热衷于综艺炒作,只专注于挑选扎实的剧本和复杂的角色,这种创作态度,正是当下娱乐圈最需要的正能量!
结语
于流量终会过时,唯有演技和敬业才能走得长远。
希望更多演员能以他为榜样,深耕作品,敬畏职业。
相信未来的内娱,会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实力派,让作品回归艺术本身。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78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