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奖礼一落幕,00后演员李庚希就成了舆论中心。这姑娘凭借《我们一起摇太阳》斩获最佳女主角,可惜的是,大家的反应却不是掌声如雷,而是一片质疑和嘲讽。有人直接甩出“预制菜影后”这样的新词儿,说得那叫一个尖刻;还有人掰着手指头盘算,这部电影票房扑街、口碑平平,到底哪来的勇气让她站上领奖台?要说公众不买账吧,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毕竟回顾一下往届金鸡影后的名单,从斯琴高娃到巩俐,那可全是响当当的人物,一个个资历深厚、作品扎实,不服都难。而李庚希呢?这次能拿下大奖,总觉得像是少了点火候。
咱们先别急着定论,把目光放远一点。从理论上讲,金鸡奖作为中国电影三大奖之一,它承载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专业性和权威感。这种严肃性使得它有点像一座行业灯塔,每年亮起一次,为真正优秀的电影人照亮前路。但如果评选结果总是不服众呢?恐怕灯塔再怎么耀眼,也会被笼罩在争议的阴霾之中。今年不仅是李庚希引发热议,就连男主角雷佳音夺冠也让不少观众皱起眉头。沈腾可是同场竞技的大热门,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撑起整部《独行月球》的笑点,却遗憾无缘奖项,这么看来,不管怎么看都有点“哪里怪怪”的味道。
其实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不少业内人士早就对近年来娱乐圈频繁出现所谓资源咖现象提出批评——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背靠资本大树、不愁资源倾斜的小年轻,比拼起来全靠后台强劲而非真才实学。有编剧汪海林干脆直言,与其滥竽充数,还不如空缺席位。“宁愿把台子留给未来值得期待的新星,也不要用这些半生不熟的人混个热闹。”他的意思虽然犀利,但话糙理不糙。当刘丹这样低调朴素又演技过硬的演员拿下最佳女配时,全场掌声确实显得更为心悦诚服,因为从实力到努力,她赢得没有任何水分。相比之下,一些明显依赖外力捧红但表现差强人意的新面孔,自然让人打心眼里排斥。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影视圈到底怎么搞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跟你说,很大程度上就是资本作祟。流量经济横行,大制作背后动辄砸钱推新人,再加上一些商业利益绑架创作方向,好作品自然越来越稀缺。一方面,有潜力、有激情的小团队找不到投资支持;另一方面,各种蹭热点、拍烂片赚快钱的大项目倒层出不穷。这就好比餐厅里的劣币驱逐良币,本该精挑细选做出的美食,现在统统变成流水线上的速食品,你想吃顿放心饭都难!国产片吸引不了观众,于是影院冷清、大屏转小屏,人们索性刷短视频消遣去了。这叫什么事啊?
当然啦,说到底还是因为行业生态出了问题。一旦进入恶性循环,上游资金投机取巧,中间环节粗制滥造,下游市场疲软萎缩……最后苦果谁来吞?还不是辛辛苦苦耕耘多年的老牌从业者,还有本可以带来惊喜但因环境所迫迟迟不能崭露头角的新锐创作者。不过也别灰心太早,我相信,总归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只不过过程可能需要更多耐心罢了。
聊到这里,有朋友可能忍不住问:“那为什么以前不会这样?”答案其实挺简单:过去那些巩俐、周迅们,即便刚入行时也是新人,但胜在他们懂得沉淀自己,用时间积累经验,用作品证明实力。在那个年代,没有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炒作明星形象,更没有数据公司专门刷虚假流量,他们唯一能倚仗的就是踏踏实实演戏。所以他们能够成为经典,让后来者望尘莫及。而如今,新生代演员是否还能以同样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选择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持保留意见。如果只是依赖资本输血,又或者认为曝光率等于成功,那注定走不了太远。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机会的重要性,但机会只能帮助你登台表演,而无法决定观众会不会为你鼓掌。所以未来如何发展,其实主动权仍旧握在这些年轻人的手里。他们如果真的希望摆脱争议标签,就必须正视内功不足的问题,多花时间琢磨角色、多听取前辈建议,把浮躁抛开,将脚步踩稳,然后再谈什么长久辉煌,否则只能沦为昙花一现,被下一轮浪潮轻易拍碎。
至于这一切是否意味着整个影视行业已经失去救赎空间,我倒觉得未必如此。尽管现在许多人呼吁改革,比如提高评审透明度甚至允许某些奖项暂时空置,以此提醒所有参与者珍惜每一次竞争机会,同时保护金鸡奖原本应该具备的尊严与公信力。然而最关键的一步,还在于各方合力推动行业环境改善——投资方减少短期收益诱惑,制作团队专注内容创新,而演员自身则自觉提升艺术修养。如果以上条件能够实现,那么即便偶尔冒出几个资源咖,也终究无法撼动整个格局,因为最终留下来的,一定还是最好的那个……
所以啊,第37届金鸡虽已落幕,但围绕它展开的话题讨论才刚开始,希望这次风波能促使更多思考与改变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71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