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娱乐圈偶像盛行。
以此节论,即便放眼整个华语世界,也当谓出类拔萃,无可比肩。
比如,香港有了四大天王,就有台湾和内地的四大天王之谓,甚至还有四小天王之谓,这股风潮,迄今未歇。
故若说香港是华语娱乐动向的引领者,全不为过。
那么,香港是如何“制造”流行的?
恐怖级的内卷。
香港人惯爱“造星”。
从电影公司、唱片公司、港媒,到一众拥趸,都乐见其成。
以此为引,也创造出诸多标志物什,比如香港年冠、十大票房排行榜和影帝,唱片周冠、最高销量大奖、最受欢迎男歌星、至尊歌曲和至尊大碟、劲爆歌手等等。
这些名头,就是高悬的“诱饵”。
它不但能令拥趸疯狂,更能将明星和经纪人牵入其中,无法自拔。
而星光的背后,就是内卷。
比如香港红馆的演唱会连开场次纪录,从许冠杰的41场、张学友的34场、张国荣的33场、梅艳芳的32场,到徐小凤的30场、郭富城的28场和黎明的26场。
这当真是要全城轰动。
换到另外一个城市,谁敢想象?
这其中,除了疯狂的拥趸,更有歌手之间的暗自“较劲”,但没有点真正的实力,还真不敢这么开。
旁的不说,单是体能的消耗,就堪称恐怖。
香港人确实很拼。
再比如谭张的争霸。
歌手拿作品、唱功和魅力说话,业内拿专业态度、个人情感和偏好说话,传媒则“唯恐天下不乱”,全场寻找亮点,拥趸就干脆上演“全武行”。
最终,谭张二人先后洒泪离场。
又如梅陈的“千夕”之争。
“来日总是千千阕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曾遇上几多风雨翻,编织我交错梦幻”,你更爱哪一句?
二者皆入劲歌和中文金曲奖,但《夕阳之歌》多了一个金曲金奖。
始终心结难解。
再到四大天王。
说起来,这四个人,更是几乎掳夺了,同时代其他歌手的所有光芒。
先有“一将功成万骨枯”,再有巨头之决。
每一年的颁奖典礼,主办方们都绞尽了脑汁,如何安排座位、该怎样的出场顺序、大奖该花落谁家,该如何安慰,又该如何平衡,不但有人脉、实力和人气之争,也充斥了各种人情世故、偏好与站队。
简单来讲。
刘德华最先出尽风头,黎明初期锋芒强劲,张学友稳坐实力派头把交椅,而郭富城则在履历和作品尽皆“量差”之下,一步步逆势上行,最终横压全场,堪称励志之王。
造马和封杀、、安慰和扫地出门、嘉许与鼓励、友好与竞争、零封与大获全胜,此处失意、他方得志,不一而足。
几近十年,各种“戏码”轮番演了个遍。
不说当事人和拥趸的感受,光看这些文字定义,就有一种窒息之感。
更何况,四人的争锋,并不仅限于乐坛奖项,更包括个人才艺、唱片销量、演唱会场次和票房、电影票房和奖项、慈善、广告等等。
几乎无所不包。
当真是“欲戴王冠,先承其重”。
转头再看影坛。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双骄”的李小龙和许冠文之后,成龙与周润发逐渐成长,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正式成为了可以“掰手腕”的对手。
以动作对枪火,二人确实可堪棋逢对手。
但就在他们鏖战正酣的时候,斜刺里突然又杀出一个周星驰。
自此,动作、喜剧和江湖电影,开始在香港影坛三分天下,并锻造出了著名的“双周一成”封号与年代。
从1986年的《英雄本色》开始,到1999年的《喜剧之王》,他们三人轮流霸榜香港票房年冠,几达十四年之久。
如果不是《风云雄霸天下》横空而来,再无例外。
同时期还有一个“功夫皇帝”。
这个年代的年冠与破纪录之争,同样残酷。
再推延开去。
从《新上海滩》、《风云雄霸天下》,到《无间道》、《柔道龙虎榜》、《功夫之王》、《寒战》、《追龙》、《无双》、《风再起时》、《扫毒3:人在天涯》和《海关战线》,“双雄”之决,不断重现和上演。
每一次番位的对决和“口水””等诸像,其本质都是“内卷”。
尤其当各自成王,就更只能“王不见王”。
比如刘德华和郭富城,自92年《龙神太子》一别迄今,再没有过硬桥硬马的正式合作,自《无间道3》之后,梁朝伟和刘德华也时隔十八年,才再次聚首,至于郭富城和梁朝伟,更是在《风再起时》,才首度对垒。
这其实是港圈传统。
恐怖级的内卷。
如果“卷”得其法,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其实是一种有益的生态法则。
因为,只有在残酷的竞争之下,才会有强横的王者诞生。
但凡天赋不足、不够勤力、机缘差池或承受不得压力,皆在大浪淘沙之下,销声匿迹,渐行渐远。
而人生。
正是一场反求诸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702176.html